国际形势阵痛——恐怖主义(3)
国际恐怖主义的盛行,特别是9.11事件发生后,中美关系和俄美关系都明显改善,尽管改善的程度不同,但是都是在反恐成为美国安全战略首要目标、美国反恐行动需要中国和俄国支持、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成为三国重要共同利益的形势下,中、俄分别出于自己改善与美国关系的需要,把握时机而实现的。所以,中美关系和俄美关系的改善都不存在对抗的因素,即这两组双边关系的改善都是既不针对第三方,又都不损害第三方利益的。正因为如此,在中美关系、中俄关系分别改善的同时,中俄关系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显然,对于9?11以来的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反恐行动,中美俄关系的合作——竞争内涵更为明显。
中国长期面临着各种恐怖主义威胁,并且这些恐怖主义威胁的种类和特征在不断发展变化。正如原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所指出的,中国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主要包括:1.“东突”和“”分子的恐怖暴力活动直接影响中国西北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安全;2.本国的海外利益不断受到恐怖袭击,海外的公民和国家财产遭受恐怖袭击,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中国的能源运输安全构成潜在威胁;3.恐怖主义在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活动频繁,出现向中国境内渗透的趋势。
具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特征的“东突”势力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来自恐怖主义的最大威胁。“东突”分子以实现建立所谓“东突厥斯坦国”为目的,试图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长期在中国境内、主要是新疆地区从事爆炸、暗杀、纵火、投毒、袭击等恐怖暴力活动。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至2001年,他们制造了至少200余起恐怖暴力事件,造成162人丧生,440多人受伤。同时,他们还在国外制造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恐怖暴力事件。调查表明,作为国际恐怖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东突”与“基地”组织在武器、物资、培训等方面关系密切。“东突”分子在“基地”组织受训后,除针对中国进行恐怖暴力活动外,或是加入阿富汗塔利班武装,或是参与俄罗斯车臣恐怖势力的活动,或是参加在中亚的恐怖活动,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相关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危害到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此外,近年来“”分子的分裂活动也呈现出恐怖暴力倾向,集团中的激进组织,如“藏青会”和“藏妇会”等极力主张开展暴力恐怖活动。可以说,恐怖主义活动已经成为影响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的一个重要不稳定因素。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外输出技术与投资增加,人员交流日益频繁,近年来海外公民、机构遭受恐怖袭击的事件不断发生。其中有些是明确针对中国公民的,有些则是所在国的种族或宗教冲突间接危及到中国公民和机构的安全。此外,受“9?11”事件以及全球恐怖主义事件泛滥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安全尤其是能源通道安全也面临着恐怖主义的潜在威胁。作为中国能源运输“生命线”的马六甲海峡被认为是极易受到恐怖主义攻击的高风险地带,如果海峡通行一旦受阻,将对中国的能源安全乃至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