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关系是中国崛起的重头戏(5)
1993年世界银行报告“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三”的惊人数据、欧佛霍尔特对中国将成为“超级大国”的大胆预言和克里斯托夫对中国崛起的判断,其最大的震慑力,就是描绘了一个将在经济实力甚至整个国家能力上与西方“平起平坐”、在同一力量水平上竞争的中国。这使陶醉在“历史终结”的喜悦中的西方世界,突然要面对一个“历史远远没有终结”的中国对西方的挑战。
那么,凭什么我们自己认为中国的崛起将造福世界,别人就一定要对我们温文儒雅?事实上,当荣誉、实利等一系列“要素”都将随着中国崛起而逐步改变时,那些已经享有荣誉、手握实力的国家,对中国戳戳点点,甚至恶言相向,才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向国际体系注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因素”的过程。国际社会的既得利益者、那些主导了世界政治中的价值与话语权的国家、那些跟在大国背后同样“感觉不错”的国家,面对侵蚀他们地位的“中国因素”,凭什么就要温良有加?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