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那些人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三十一 王子短见
    三十一 王子短见

    宋军溃败后又慢慢地聚集起来,才发现皇帝不见了。将领们立刻出现了两种心态,一是高兴,一是担心。高兴的人自然是对赵光义有成见的将领,他们盼着赵光义死得很难看,或者连尸体都找不到。

    赵光义的亲信,可不想抱着的大腿没了,四处寻找,却没有发现赵光义,就开始慌了。由于刚被人家打得很惨,也不敢去远处寻找。这时候有人提议说,皇帝下落不明,可能遇难,或是被俘。国家不可一日无君,我们应该把武功郡王赵德昭立为皇帝,安定军心,以免让辽朝有机可乘,借机掠夺我们的国土。

    赵德昭听到这话,心里又高兴,又害怕。

    现在没有人比德昭更盼着三叔赵光义死了。

    那些赵光义的心腹不同意了,反对说:“这事可不能草率了。现在皇帝不见并不能说明他被害了,我们还是再找找吧,如果真找不到再立郡王为皇帝也晚不了。”

    非常不幸,就在大家争执不下的时候,有人前来报告说,皇帝现在还活着,已经到金台驿了。

    那些力挺德昭的将帅们便开始为自己刚才的冲动而后悔,因为赵光义知道后肯定会不高兴。最失望的要算德昭。要是赵光义真死了该多好,可是他没死。

    高粱河这次战斗,宋军在小胜利的引诱下步步深入,结果差点全军覆灭,连皇帝也差点让人家干掉,基本可以总结为完败。赵光义非常悲哀,他召集残兵败将进行清点的时候,发现伤亡惨重,很多攻城的设备也没剩几套了。

    这时候他更后悔自己的冲动了。

    本来灭掉汉以后班师回朝,是很有面子的事情。现在不同了,现在你回去是失败而归,说不定会被人家议论是逃跑回去的。这些耻辱是远远不能够被之前的胜利掩饰得了的。

    赵光义想到当初是崔翰支持了他才酿成这样的后果,他板着脸对他说:“崔翰,朕算是被你给害苦了。当初不是你鼓动朕,朕想班师回朝的。现在我后悔听信了你的话,后悔也晚了。”

    本来想拍马屁的崔翰发现拍出这样的后果,他哪还敢说什么。他现在担心的是赵光义会不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他的身上,用他的鲜血来粉饰天子的脸面。

    赵光义带着大军班师回朝,他自己待在马车里哭了几次。有时候他也会劝自己,没有把生命丢在那里就已经够好了。回想自己陷进沼泽里,差点就丢了性命,他突然感到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你的生命跟普通人没两样,都很脆弱。何谓天子啊,这只是皇帝用来武装自己的噱头,人死了什么都不是。

    回到开封后,亲近的大臣去对他说:“老板啊,跟你汇报个事。”“有什么事就赶紧说,卖什么关子。”“在你消失的时间里有人鼓动着想把德昭立为皇帝,要是您再晚回来怕是麻烦了。”

    赵光义听到这里脸拉得老长,阴得要下雨了。他随后又故作平静地说:“哎,当时那种情况,谁都不知道我的处境,这么说也是因为事情紧急,不能怪他们。”

    可是他的心里却不这么想,他感到这件事并不只是事情紧急那么简单,而是说明朝中有些大臣,抱有把德昭立为皇帝的想法,并在寻找着机会。这样他感到自己的处境有些危险。

    你在外面打仗,他们在后方暴动怎么办?

    你在外面打仗,他们给你放冷箭怎么办?

    你在身体不好的时候,他们想办法对付你怎么办?

    这么想过后,越加感到问题严重了,严重到不能不解决了。从此,名誉扫地的赵光义疑心越来越重,他努力地掩饰着,但心里早就产生了对付两个侄子的想法了。

    由于这次战争失利,赵光义变得无精打采的,也没有对在北汉胜利中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大臣与兵士们进行奖励。怎么奖励,你奖励那些在攻打北汉中的胜利者,那你不听从大家的劝告,强行带兵征北,完败给辽朝,是不是应该得到惩罚啊?

    所以他始终都没有提奖赏的事情。

    有些将士们有情绪,私下里议论有功不奖有错不罚的问题,赵德昭以为他三叔忘这事了,就好心地提醒他。说实在的,自从战败之后,赵光义就再也没有传诏过他,对他显得很生分。他知道是因为当初有人拥立他那件事情闹的。他为这件事情感到担心,也想借机去跟三叔交流交流,再解释点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