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同桌的你(1)
满怀理想和希望,刘小三坐着驴车去长安了。
在长安,刘小三在度过了三年左右的太学生涯。这三年的时光中,他主要的学习课程是《尚书》,成绩算不上优异,可能是由于基础薄弱的原因,顶多算是良好,从先生给的对《后汉书》“略通大义”的学习评价上来看,相当于电影《赤壁》中诸葛亮对自己给牛接生的自我技术评价。
不过,对刘小三来说,这三年最重要的收获并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开阔了眼界,并且结识了一批对他人生有巨大意义的同学。
这一点,每一名去名校进修过mba的企业家都会有感触,去党校进修过的各级领导更是深有体会。
比如,刘小三的老乡邓禹,就是那时候认识的。
《后汉书》记载,邓禹是南阳郡新野人,和刘小三是老乡。有才。十三岁就能写一首好诗,以神童的身份和名气进入的长安太学。
刘小三到了长安,一看有这么有才的一个小老乡,并且还是从阴丽华那个县来的,很有共同话题,可能就比较主动地去亲近。邓禹年龄虽小,但眼光很好,一眼就能看出刘小然是一般人,“遂相亲附”。
在他们毕业几年后,各路起兵,很多人都举荐邓禹到军队中建功立业,比如说跟着看上去最有前途的更始帝刘玄发展,邓禹不肯。
邓禹当时心里边想的,是一首献给刘小三的歌,这首歌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同窗情谊: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淳朴善良的你
你总是猜不透我手里的《周易》
摇摇头说这太神秘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非同一般的你
你曾经问我的《尚书》难题
如今已没人问起
那些日子你总说起的女孩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