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得失(3)
郭嘉也讲得目瞪口呆。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把田首富变成了曹操。但他知道,曹操是不会杀田首富了。因为他们两个人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人。
作为一个人是不可能随随便便杀死自己的。哪怕他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
毕竟,反复无常的人也可以爱憎分明的,反复无常的人可以像很多正义感强的人那样,从心底里憎恨那些反复无常的小人,尽管他本身就是这样的人。
如果用一个术语来形容此种现象的话,没有比以下五个字更合适的了。
选择性失明。
吕布逃到了定陶。
跟随他一路走来的,依旧是那个如影随形的陈宫。
在濮阳城破之时,陈宫的确想过是否就此离开吕布的。但很快,他就否决了这个想法。
因为以天下之大,要想找到与曹操为敌的人,还真是非吕布莫属。
不错,刘备也可以与曹操为敌,但在陈宫眼里,刘备太过懦弱。
有时候,一个人仁慈到极点就成了懦弱。仁慈,到最后竟也会成为仁者的包袱。陈宫很难想象,刘备会独自一人站在濮阳城前唱大风歌与曹操大战。这样的事情,只有吕布才干得出来。
所以,陈宫注定了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要跟着吕布去奔波。目的只有一个,要了那个负心人曹操的性命。
当年舍弃了前途跟那个人去流浪;现在拼却了余生去索他的卿卿性命。陈宫明白,这就是自己的宿命。
一个前县令在如此乱世中的宿命。
总以为还有下一个
定陶有山。山中有林。林中有什么?没人知道。
陈宫以为,林中什么都没有,因为林就是林,不可能变成别的什么。
吕布却以为,林中有伏兵。因为曹操追过来了,他的伏兵一定埋在此处,等他上钩。
吕布决定上钩。他要将计就计,火烧这个曹操埋下的大钩。
陈宫劝阻,在没有证据证明林中确有伏兵的情况下贸然出击,结果肯定只有一个。
吕布当然不会听他的劝阻。
因为疑心。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