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暗算(1)
谁是这个国家一言九鼎的力量
董卓到来时,洛阳城发生了一件大汉开国数百年来从未发生过的事。
传国玉玺不见了。虽然这宝贝在多年后被证明不是董卓偷的,但它在此时诡异地消失,毫无疑问是个不好的征兆。
鲍信看到了二者之间的联系。此时的鲍信只是个后军校尉,官阶不高。但是他善于发现,发现人间真理。
说起来很奇怪,这个世界上的很多真理,往往是地位不高的人发现的。这些人脚踏实地,心中无藩篱,故而视野广阔。鲍信就是如此。
鲍信对袁绍说,董卓这个人,怀有异心。不把他干掉的话,这个江山会变色啊。袁绍无语。袁绍当然也看到了董卓的异心,但他的痛苦也在于此。因为干不掉。
董卓他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有千军万马,他的手中捏着少帝与陈留王。此二人是在落难途中,落入董卓之手,然后被其“护送”回宫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就是董卓的人质。
所以袁绍徒唤奈何。司徒王允也徒唤奈何。
当鲍信游说袁绍未果,转投王允寻求更高层的支持时,司徒王允向他很遗憾地摊了摊手。不错,他是贵为司徒,但又能怎样呢?
这样的时代,连皇帝和太后都要逃难,命悬一线,区区一个司徒还能翻云覆雨不成?所以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世上事在此时都不可为,那就只能不为。
司徒王允作如是想。鲍信走了。
翻着白眼走了。他的目的地是异乡。鲍信不屑于和这些患得患失的人在一起刨食。
董卓伸出一根手指头。是大拇指。
他深情地看了半天,然后转过头,问一旁的李儒:谁做它比较好?
这样的问题,一般人其实是回答不了的。
但李儒不是一般人,他是董卓的影子,董卓心思的影子。董卓想什么,想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