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七章(6)(2/2)

    尽管王世充集结好精兵,磨刀霍霍,其实战争的主动权还掌握在李密的手中。此时的李密依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打,一个是不打!

    打,还是不打,李密的大营中分成两派。

    李密、裴仁基、魏征是不打派,新归降的陈智略、樊文超以及老资格的单雄信则是打派。

    行伍出身的裴仁基建议分出一军进逼东都,王世充一进攻,这支军队就攻打东都逼王世充回援,这样就让王世充军跑折返跑,累死了算!

    李密认可裴仁基的建议,不过他觉得事情应该更简单,只要坚守不出,不出十天,粮食吃光的王世充军就会瓦解,王世充的脑袋也会送到李密的面前。

    从事文书工作的魏征也站在了李密的一边,他的建议很简单:“深挖沟,高垒墙,等粮尽,再出击!”

    现在的我们可以说魏征的策略非常正确,只可惜当时的大多数人并不这么看。

    魏征刚说完,老资格的郑颋就噎了老魏一句:“你这也叫计策,老生常谈!”一向富有斗争性的魏征生硬地回了一句:“这是奇妙计策,怎么叫老生常谈!”说完,老魏拂袖离去。

    有说打的,有说不打的,李密的头脑里也有两个小人在打架。最后李密一统计,赞成打的有百分之八十,赞成不打的有百分之二十,是听从百分之八十,还是听从百分之二十呢?

    孙子兵法云:倍则击之,意思说人数超过对方两倍就可以主动出击,更何况我军现在超过对方不止两倍!

    李密心中默默地背着孙子兵法,目光却在众将的脸上扫过,众将的脸上激愤的是大多数,冷静的是极少数,少数服从多数,还是多数服从少数呢?

    还是少数服从多数吧,毕竟这是一条组织原则!

    以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李密说服了自己,也说服了绝大多数。然而行伍出身的裴仁基却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最后对李密说:“你一定会后悔的!”

    裴仁基是对的,魏征是对的,历史就是这样真实地存在,真理有时候确实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决战开始,李密在北邙山上扎营,单雄信在偃师城北扎营,单雄信首先遭到了攻击。

    得知单雄信被围攻,程知节(程咬金)与裴行俨前往支援,这次支援,裴行俨出了意外。

    裴行俨骑马冲在最前面,不料一支冷箭袭来,裴行俨中箭落马,此时如果没有人援救,裴行俨就算报废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