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3)
看着自己的镜子尧君素,屈突通压抑已久的泪水也止不住了:“但凡有出路,谁愿意投降呢?时局已经如此,老弟还是早早投降吧!”
尧君素擦干眼泪,冲屈突通一瞪眼:“你是国家高官,皇上委以守卫关中的大任,代王依靠你保卫国家祭坛,你怎么能辜负国家,偷生投降,而且还给人当说客呢?你胯下的马还是代王赏赐的,你还有脸骑!”
听完尧君素的话,屈突通更加痛苦:“君素啊,我也是力量枯竭,不得已才到这一步啊!”
“是吗?我的力量还没有枯竭,就不用说太多了!”说完,尧君素转身离去。
这是屈突通和尧君素的最后一次直接对话,这次对话后两个人各奔东西。屈突通一路平步青云,成为唐朝的开国功臣,后来还享受了凌烟阁画像的待遇;而尧君素则选择了困守河东郡城,终其一生,河东郡城都是终于隋室的孤城。看来即使一个政权再不得人心,也总会有一些坚持理想的忠臣。
跟屈突通相比,尧君素的忠诚是货真价实的。从屈突通做完说客之后,李渊先后派出吕绍宗、韦义节、独孤怀恩进攻河东郡城,但都无法攻克,只是将包围圈越缩越小。
然而包围圈尽管缩小,尧君素的忠诚依然没有改变,他甚至还亲手制作了一只木鹅,将奏章装到了木鹅的脖子里,将木鹅顺黄河漂流而下一直漂到了洛阳。洛阳的守军捞起来上交给政府,当时已经称帝的杨侗看了,一声叹息,随即擢升尧君素为金光禄大夫(正三品)。当然这个封赏并没有实际意义,只不过是杨侗用这种方式表彰一个忠臣。那一刻少年杨侗的心是热的,毕竟在山河破碎的时节,还有一个忠臣在坚守着杨家的大旗。
困境中的尧君素随后又拒绝过三批说客。
第一批是投降李渊的洛阳官员庞玉和皇甫无逸,他们告诉尧君素说,东都朝不保夕,我们已经投降了,你也抓紧吧。尧君素听了,摇摇头。
第二批是李渊的特使,他给尧君素带来了李渊钦赐的免死金券,他告诉尧君素说,李渊承诺,只要投降,永远赦免你的死罪。尧君素还是摇摇头。
第三批是一个特殊的人物,这个人物跟尧君素的关系很亲密,这个人就是尧君素的妻子。妻子对他说:“隋王朝已经灭亡,你何必自找痛苦呢?”尧君素的表现出离大多数人的预料,大喝一声,“天下名分和大义,不是你们女流之辈所能知道的!”说罢,拉弓射箭,弦声响处,妻子倒地而死,尧君素还是摇摇头。
尧君素一直坚守到公元618年十二月六日,在这期间,外边发生了很多事,唐王朝建立,宇文化及弑君,王世充东都割据,而尧君素还在河东城内安静地坚守。在这期间他已经得知皇帝死于江都,他也知道唐王朝建立,然而他还是选择坚守。在他看来,他不仅仅是在忠于皇帝,更是在忠于自己的名分和大义,他不仅仅是在坚守隋室的大旗,更是在坚守自己的信念。
公元618年十二月六日,尧君素被侍从薛宗、李楚客刺死,头颅被送往唐朝都城长安。然而河东郡城的坚守仍然在继续,尧君素的部将王行本从解县赶回清理了门户,然后又开始了新的坚守。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