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六章 勇气(4)
    第六章  勇气(4)

    在隐忍的日子里,徐阶时刻注意着严嵩的言行,而他迟迟不动手,是因为他一直未能发现严嵩的破绽。

    纵横官场四十余年的严嵩是真正的精英,他虽然贪污受贿,虽然结党营私,却无人能抓住他的把柄,因为他知道哪些钱可以拿,哪些不能拿,哪些人要打,哪些人要拉。

    所以这么多年来,他只受到过一次真正的威胁,然而那位慈悲为怀的夏言先生放过了他,此后他变得更加谨慎小心,狡诈无情。

    然而他终于大意了,杨继盛的死劾激起了他的愤怒,混淆了他的思维判断,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杀死杨继盛。

    杨继盛就是奔着死来的。

    他不受严嵩的收买,不听朋友的劝告,明知毫无胜利的希望,却依然押上自己的一切,以死罪弹劾严嵩,因为他的目的很明确:

    只求一死。

    用死来表达他的愤怒,用死来唤醒胆怯的人们,如同春秋时的铸剑师那样,杨继盛用他的生命铸就了那柄斩杀奸邪的利剑。

    事实证明,杨继盛的死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圈套,而严嵩义无反顾地跳了进去。

    嘉靖三十四年(1555)九月,正如严嵩所预料的那样,愤怒的嘉靖批示了这封奏疏:秋后处决。

    消息传出之后,一个女人在自己简陋的房中,完成了另一封奏疏。

    这个女人是杨继盛的妻子,伟人的老婆自然也不是常人,在上书里,这个弱女子提出了一个公平的交换条件——倘以罪重,必不可赦,愿即斩臣妾首,以代夫诛。

    一命换一命,很公平。

    严嵩看到了这封奏疏,然后扔进了文书堆里。

    杨继盛的妻子文化不高,这封文书是她口述,由王世贞代写的,在临刑前,王世贞再次来到狱中,去向他的同年兼好友告别。

    王世贞是个讲义气的人,之前他曾多次探监,给杨继盛送来汤药,帮助他熬了下来。

    可是事已至此,回天乏术,于是在诏狱中,王世贞和他的朋友见了最后一面。

    眼前的杨继盛已经不形了,他没有父母的疼爱,众人的追捧,他很平凡,即使在那支光荣的进士队伍中,他也只是一个为人忽视、沉默寡言的人,辉煌显赫从未属于过他。

    而今的他,只剩下了残肢破衣、遍体鳞伤,还有即将到来的死亡命运。

    杨继盛却只是平静地提出了最后的要求: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