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四章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5)
    第四章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5)

    朱棣的这一表示完全征服了爪哇,自此之后他们自发自觉地年年向中国进贡。

    在这一事件中,郑和充分地体现了他冷静的思维和准确的判断能力,也说明朱棣看人的眼光实在独到。

    在经过这段风波之后,郑和的船队一路南下,先后经过苏门答腊、锡兰山等地,一路上与西洋各国交流联系并开展贸易活动,这些国家也纷纷派出使者,跟随郑和船队航行,准备去中国向永乐皇帝朝贡。

    带着贸易得来的物品和各国的使者,郑和到达了此次航行的终点——古里。

    古里就是今天印度的科泽科德,位于印度半岛的西南端。此地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早在洪武年间,朱元璋就曾派使者到过这里,而此次郑和前来,却有着另一个重要的使命。

    由于古里的统治者曾多次派使者到中国朝贡,并向中国称臣,所以在永乐三年,明成祖给古里统治者发放诏书(委任状),正式封其为国王,并赐予印诰等物。当然了,古里人不一定像中国人一样使用印章,但既然是封国王,总是要搞点仪式意思下的。

    可是诏书写好了,却没那么容易送过去,因为这位受封的老兄还在印度呆着呢,所以郑和此次是带着诏书来到古里的,他拿着诏书,以大明皇帝的名义正式封当地统治者为古里国王。从此两国关系更加紧密,此后郑和下西洋,皆以此地位中转站和落脚点。

    在办完这件大事后,郑和开始准备回航,此时距离他出航时已经一年有余,他回顾了此次航程中的种种际遇,感慨良多,经历了那么多的风波,终于来到了这个叫古里的国家,完成了自己的最终使命。

    这里物产丰富,风景优美,人们和善大度,友好热情,这一切都给郑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留个纪念吧

    他带领属下和当地人一起建立了一个碑亭,并刻上碑文,以纪念这段历史,文曰:

    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皞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