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一章 洪都的奇迹(2)
    第十一章 洪都的奇迹(2)

    多门是大城市繁华的象征,但当这座城市面对六十万大军的时候,这种繁华就变成了噩梦。由于人多,攻城的军队大可以同时攻打各门,防守方却会顾此失彼。

    但朱文正确实是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城里可用的兵用来防守实在是捉襟见肘,但他却能调配得井井有条。

    他应该感到幸运,在城中驻守的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他根据这些将领的特点做出了调配:最重要的抚州门由邓愈防守;赵德胜防守宫步、土步、桥步三门(这个比较累,任务最重);薛显(猛人)守章江、新城两门;牛海龙、赵国旺守琉璃、澹台两门。

    朱文正可能是学会计出身的,他在安排好防守兵力后,居然还能剩下两千人(怎么挤出的),用来随时支援各门。

    万事俱备,只等陈友谅了。

    洪都之战将成为陈友谅的噩梦。

    最后的动员

    陈友谅率领大军向洪都前进。关于他军队的实际人数,历来有争论,我根据其战船的规模估计出了一个大概数字,他的战船最大的可以装两三千人,小的也能装一千余人,而他此次出征的战船有两百多艘,那么人数大约在四十万到六十万之间,是名副其实的大军团。所谓“投鞭断流”并不夸张。

    至正二十三年(1363)四月二十三日,陈友谅的大军到达了洪都。朱文正和他的将领们看到了最恐怖的景象,几十万人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江面上停满了巨大的战船,士兵的铠甲和兵器闪耀出的光芒比阳光更刺眼,飘扬的旌旗几十里连成一片,如同一件大大的斗篷笼罩着洪都。

    黑云压城城欲摧。

    朱文正在都督府召开了最后一次全体军事会议,他一反以往那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庄严肃穆地站立着,这让以往背后议论他无武将之容的将领们非常吃惊,他那肃杀的表情和严厉的语气令人喘不过气,他们都低着头听他训话。

    “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在背后议论我,没有关系,我也并不喜欢你们,但此时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已在城下,诸位如要投降,可即出行,我并不阻拦,但若不走,唯有同我一途,战至城破人亡,一死方休!”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