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章 等待最好的时机(2)
    第十章 等待最好的时机(2)

    当陈友谅的水军不断取得胜利时,他的部下向他报告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镇守洪都的将领叛变了,投降了朱元璋。这个消息让陈友谅惊呆了。

    所谓洪都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就有洪都新府之言。这个地方对陈友谅太重要了,因为他的吴国首都在江州(今江西九江),这两个地方有多近,去过江西的朋友应该知道,这相当于在自己眼皮底下安了个钉子。他绝不允许这种情况的发生。

    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次陈友谅没有匆忙进攻,从他一贯的军事风格来看,他是属于那种想了就干、干了再想的人。

    可是这次的情况不同,他吸取了教训,要准备好一切再去作战。他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和朱元璋从至正二十一年打到至正二十二年,都是小打小闹,他没有这个心情和贫农朱元璋闹下去。

    他在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在此之前,先忍耐吧,朱元璋,你终究会露出破绽的。

    他确实等到了这个机会。

    至正二十三年(1363)二月,张士诚突然向朱元璋北边邻居韩林儿和刘福通发动了进攻,他攻击的是韩系红巾军的重要据点——安丰(今安徽寿县);更为致命的是,韩林儿和刘福通都在城中,一旦城破,他们就完了。

    张士诚攻击韩林儿的原因很简单,他已经于至正十七年(1357)投降了元朝,现在他是正规的元朝政府军了。和坏事做尽、做绝还敢洋洋得意的陈友谅相比,他是个软骨头;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之后不久,他又恢复了自己的国号吴,真是个私盐贩子啊。

    刘福通正在绝望之中。徐寿辉是红巾军系统的,可是他不在了,还能指望谁呢,自己打了一辈子仗,就是这样的下场?

    只能靠朱元璋了,虽然自己没有把都元帅的位置封给他,但相信他还是能念在同是红巾军的面子上来救我的。

    他向朱元璋送出了求救信,朱元璋收到了,他找来了刘基商量这件事,刘基不说话,先问朱元璋的意见。朱元璋认为一定要救,原因有二:其一,自己也是红巾军,而且韩林儿从名义上说还是自己的皇帝。其二,最关键的是,安丰是南京的门户,如果安丰失守,南京也会受到威胁,唇亡齿寒。

    这又是一个看似无懈可击的理由,而且做出这个决定的还是朱元璋本人,但刘基反对。

    他能用什么理由反对呢?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