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日,陈军先头部队的战船由于机动困难,遭到朱军围攻,全部被焚。朱军俞通海、廖永忠、张兴祖、赵庸等将领乘快船六艘,突入陈军船队,陈军联巨舰迎战。这六条小船势如蛟龙,纵横驰骋,出没于陈军巨舰之间。朱军见此情景,士气大振,发起猛烈攻击。双方自清晨激战至中午,陈军终于不支,向后败退,遗弃的兵器旗鼓,浮蔽湖面。陈友谅企图退守鞋山(今江西湖口南大孤山),但出口已被朱军扼住,只得收拢部队,进行防御。当晚,朱元璋为控制长江水道,率军移驻左蠡(今江西都昌西北),陈友谅也移泊渚矶(今江西星子南)。
双方相持三日,陈军屡战屡败,形势不利。陈军左、右金吾将军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朱元璋,陈军士气更趋低落。朱元璋乘机致书陈友谅劝降,陈友谅为泄其愤,尽杀俘虏。而朱元璋则尽放俘虏,并医伤悼死,以分化瓦解陈军士气。朱元璋判断陈友谅可能突围退入长江,乃移军湖口,在长江南北两岸设置木栅,并做火筏置于江中;又派兵夺取蕲州(治今湖北蕲春县境)、兴国,控制长江上流。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陈军归路被切断,粮食奇缺,部队饥疲。陈友谅无计可施,便于八月二十六日率楼船百余艘,冒死突围,企图经南湖嘴进入长江,退回武昌。陈军行至湖口时,又陷入朱军的包围,朱军乘机火攻。陈军一片混乱,争先奔逃,又遭到泾江口朱军伏兵截击,陈友谅中箭死,军队溃败,平章陈荣于次日率残部五万余人投降,太尉张定边同陈友谅子陈理逃回武昌。朱元璋获得水战胜利。至正二十四年(1364)二月,朱元璋攻下武昌,陈理投降,朱元璋的势力扩大到原陈友谅所属的地区。
朱元璋与陈友谅之间的鄱阳湖战役,是朱、陈为争夺南部中国在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在中国水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战前后历时三十七天,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投入兵力、舰只之多、战斗之激烈都是空前的。从双方兵力对比来看,陈军号称六十万,朱军仅有二十万;陈军的战船大多是新造的,形体高大,装备精良,朱军的战船主要是收编和缴获的,以小船居多,但机动灵活,进退自如。但陈友谅船队的致命弱点是机动性差,加之又联舟布阵,这就更加“不利进退”了。朱军船小,机动性好,便于灵活地打击陈军,但有仰攻困难,不耐冲击,难于正面突防等弱点。针对这一情况,朱军充分发挥火攻的作用。毁坏陈军大舰数百艘,使陈军大部就歼。成为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为其统一江南,进而建立明王朝奠定了基础,因而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