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是指因敌制胜的作战原则。在军事方面,敌情总在变化,要不断察知敌情,计算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分析敌人的行动规律,侦察敌方的地形、道路及兵力部署,然后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这样才能达到用兵如神。
以车制骑,刘裕灭南燕
东晋义熙五年(409)四月至次年二月,南燕帝慕容超嫌宫廷乐师不够,欲对东晋用兵掠取。二月,慕容超对东晋用兵,进击东晋宿豫(今江苏宿迁东南),掠走百姓二千五百人。东晋大将刘裕为了夺取晋朝政权,外扬声威,于四月自建康(今南京)率舟师溯淮水入泅水。
五月,进抵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留船舰、辎重,改由陆路进至琅琊(今山东临沂北)。为防南燕以奇兵断其后,所过皆筑城垒,留兵防守。南燕鲜卑人自恃精于骑射,骑兵占有优势,对晋军进入其境不以为虑。慕容超没有采纳征虏将军公孙五楼“凭据大岘山(今山东沂山)之险,使晋军不能深入”或“坚壁清野”“断晋粮道”之良策。
六月,刘裕未遇抵抗,过莒县,越大岘山。慕容超先遣公孙五楼、贺赖卢及左将军段晖等,率步、骑兵五万进据临朐。慕容超得知晋兵已过大岘山,自率步骑四万继后。燕军至临朐,慕容超派公孙五楼率骑为前锋,控制临朐城南的巨蔑水,与晋军前锋孟龙符遭遇,公孙五楼战败退走。为了抵挡燕军大规模骑兵的冲击,刘裕以战车四千辆分左右翼,兵、车相间,骑兵在后,向前推进。晋军进抵临朐南,慕容超派精骑前后夹击,未能攻破晋军车阵。刘裕采纳参军胡藩之策,遣胡藩及谘议参军檀韶、建威将军向弥率军绕至燕军之后,乘虚攻克临朐。慕容超单骑逃往城南左将军段晖营中。刘裕纵兵追击,大败燕军,段晖等十余将被斩。慕容超逃还广固。刘裕乘胜北上追击,攻克广固外城。慕容超退守内城。刘裕在外侧筑垒挖壕围困,招降纳叛,争取民心,并就地取粮养战。慕容超被困于广固内城,先后遣尚书郎张钢、尚书令韩范,驰往后秦求援。七月,后秦国主姚兴派卫将军姚强率步、骑兵一万,与洛阳守将姚绍会合,统兵共救南燕。并遣使向刘裕宣称,后秦以十万兵屯洛阳,若晋军不还,当长驱而进。刘裕识破姚兴的虚张声势,不为所动。不久,姚兴被夏主赫连勃勃击败于贰城,遂令姚强撤至长安。慕容超久困于广固,不见后秦援兵,欲割大岘山以南与东晋为条件,称藩于东晋,刘裕不答应。南燕大臣张华、封恺、封融及尚书张俊相继降晋。
九月,刘裕截获为借兵去后秦的韩范,使其绕城而行,以示后秦救兵无望,城内南燕守军惊恐。十月,晋军制成飞楼、冲车等各种攻城器具,以加强攻防能力。
六年二月,南燕贺赖卢、公孙五楼率军挖地道出击晋军,被晋军击败,退回内城。刘裕乘机四面攻城,南燕尚书悦寿打开城门迎降,晋军攻入广固内城。慕容超率数十骑突围而走,被晋军追获,送至建康斩首,南燕灭亡。在这次战役中,刘裕善于料敌,利用燕军恃强弃险的失误,乘机攻击,不拘泥于成规,灵活用兵,以车制骑。在广固内城攻坚战中,又采取久围待其疲而后攻之的方略,掌握主动,一举获胜。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