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在三十六计 赢在孙子兵法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计 以逸待劳(2/2)
    战国末期,秦国将军李信率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战争初期,秦军锐不可当,连连获胜。不久,李信轻敌而中了楚将项燕伏兵之计,一败涂地,狼狈而逃,秦军损失惨重。后来,秦王派老将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陈兵于楚国边境。楚军出兵迎战。王翦却专心修筑城池,摆出一副打持久战的架势。而楚军急于击退秦军,多次挑衅均未成功,相持一年有余。王翦在军中鼓励将士养精蓄锐,吃饱喝足,休养生息。秦军将士人人身强体壮,精力充沛,平时操练,技艺精进,王翦心中十分高兴。一年后,楚军绷紧的弦早已松懈,将士已无斗志,认为秦军的确仅是防守自保,于是决定东撤。王翦见时机已到,下令追击正在撤退的楚军。秦军将士人人如猛虎下山,杀得楚军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势不可当,最终消灭楚国。

    让敌方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之法,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不让敌人调动自己,而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劳的“待”字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等待。

    0

    0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夷陵(今属湖北省宜昌市)、猇亭(今属湖北省宜昌市)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年轻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又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大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一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以逸待劳的关键在于,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以逸待劳之计的奏效,要依赖以下条件:首先要善于选择战争的时机和地点,在敌人的疲惫达到最高点时,在最有利于歼灭敌人的地形条件下,一举发动进攻。其次要有耐心,不到时机和条件成熟绝不动手,绝不能被敌人的挑战所激怒。以逸待劳的战术对身为东道主的一方尤为有利,因为在自己的地盘上作战,所以不存在给养方面的问题,只要耐心地拖延下去,就能获得绝佳的战略机会。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