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在三十六计 赢在孙子兵法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计 借刀杀人(2/2)

    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齐国,形势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队。于是子贡游说齐相田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于铲除异己。子贡以“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轻易主动,扩大势力,而应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做好攻鲁的部署,转而攻吴怕师出无名。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就有攻吴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吴。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接着,子贡马不停蹄,前去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偷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吴国伐鲁成功,必定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加紧备战,以防吴国进犯。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鲁国立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国书及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了吴军。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微小,最终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努尔哈赤父子亲率十数万大军,声势浩大,锐不可当,进犯明朝,志在必得。明天启六年(1626),努尔哈赤亲自率部攻打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市),以十三万之众围攻宁远,宁远守兵仅万余人。十三比一,力量悬殊。宁远守将袁崇焕,身先士卒,奋勇抗敌,击退努尔哈赤三次大规模进攻,力挫骄横的满兵。袁崇焕趁努尔哈赤的军队气馁之时,开城反攻,追杀数十里,击伤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惨败。努尔哈赤遭此败绩,身体负伤,攻占明朝的壮志难酬,羞愧愤懑而死。皇太极继位,第二年,又率师攻打辽东。袁崇焕早有准备,皇太极又兵败而回。

    又经过几年的准备,皇太极再次攻打明朝。崇祯三年(1630),他为避开袁崇焕守地,由内蒙古越长城,攻山海关的后方,气势汹汹,长驱而入。袁崇焕闻报,立即率部入京勤王,日夜兼程,比努尔哈赤的军队早三天抵达京城的广渠门外,做好迎敌准备。满兵刚到,即遭迎头痛击,努尔哈赤的先锋巴添狼狈而逃。

    皇太极视袁崇焕为从未有过的劲敌,又忌又恨又怕,袁成了他的心病。皇太极为了除掉袁崇焕,绞尽脑汁,定下借刀杀人之计。他深知崇祯帝猜忌心特重,难以容人。于是秘密派人用重金贿赂明廷的宦官,向崇祯告密,说袁崇焕已和努尔哈赤订下密约,故此努尔哈赤才会深入内地。崇祯帝勃然大怒,将袁崇焕下狱问罪,并不顾将士吏民的请求,将袁崇焕处死。皇太极借崇祯之刀,除掉心腹之患,从此肆无忌惮,再也没有遇到像袁崇焕这样的劲敌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