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也曾经靠瞒天过海之计保全自己。他十多岁时,因为聪明伶俐,深得大将军王敦的喜爱,经常把他带在身边。而王敦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他想谋反称帝。有一天,王敦和部下商讨起兵谋反的事情,王羲之在里间睡觉,他们商量的造反之事被他听得一清二楚。他大吃一惊,心想自己一定会被杀人灭口。此时,王敦也突然想到王羲之还在房间里,马上到里间查看,发现王羲之睡得很香,肯定没有听见他们的秘密,所以就放过了王羲之。王羲之急中生智,采用瞒天过海之计,躲过了一劫。
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御驾亲征,率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太宗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询问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太宗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民来到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道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甚乐。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摇动,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在什么豪民家做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是大将薛仁贵扮成的新招壮士,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策划的。“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伪装,以期取得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所建,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今安徽省和县)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陈国果真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作战。可是不久,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也就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觉察。隋军如同天兵下凡,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大片土地。
“瞒天过海”是指采用伪装的手段和方法,制造一系列的假象,用以迷惑对方,使其失去戒备之心,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