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史上的100次转折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4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2)
    正当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之时,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到了17世纪初期,新型的资产阶级和贵族日益强大,他们迫切地要求在政治上掌握政权,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但是斯图亚特的国王詹姆士一世及其继任者查理一世却竭力以“君权神授”为保护伞维护封建统治,于是矛盾越来越尖锐。之后,查理一世为了巩固统治,施行宗教,大肆迫害非国教徒,尤其是以资产阶级为主的“清教徒”,并关闭了英国国会,政治局势越来越紧张。

    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及人民群众的怨声载道中,苏格兰人民首先举起了反抗的大旗。查理一世为了镇压起义被迫恢复了国会的权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由此拉开了序幕。之后在王党势力和议会势力的相互较量中,以克伦威尔为首的议会势力在经过了艰苦的四年战争后,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并于1649年成立了共和国。

    但是克伦威尔死后,英国重新陷入了混乱,斯图亚特乘机复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再次受到限制。为了避免流血牺牲,这次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改变了争夺权力的方法,他们发动了宫廷政变(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威廉带兵赶走詹姆斯并继承王位),史称“光荣革命”,之后通过颁布《权利法案》巩固了政变的成果,从此英国确立了以资产阶级、新贵族为领导阶级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地使封建制度过渡到了资本主义制度,成为了欧洲摧毁封建王权和制度的典范;这次革命为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使英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在18世纪首先进入了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工厂”。更为重要的是,它公开地宣告欧洲新的制度诞生了,开辟了欧洲新的世代,为之后欧洲其他国家摆脱封建统治树立了榜样,此后,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又称“虚君共和”,是与君主独裁制相对而言的一种国家体制。君主立宪制既保留君主制,又通过立宪来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并实现事实上的共和,其特点为国家元首只能是一位君主(可以是皇帝、国王、大公和教皇)。君主立宪可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现在世界上大都采用后者。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