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史上的100次转折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10.佛教的创立与传播(2/2)
    佛教的基本教义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种真理。释迦牟尼认为,人生所经历的生、老、病、死,一切皆苦,即所谓“苦谛”;招感这些苦果的烦恼业因就是“集谛”;断绝一切,便可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即“灭谛”;然而要达到涅槃境界就必须修行,这就是最后的“道谛”。佛教通过四谛阐述了人苦难形成的原因及解救之法即佛不是万能的,只能教导人们而不能帮人们解脱,人才是自己的主宰。这也正是佛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

    此外,他还提出了达到涅槃的修行方法,即为世人熟知的“八正道”:正见、正定、正言、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欲。

    佛教在创立300年之后,遇到了发展的春天。虽然这时佛教的经典教义已经传遍了南亚次大陆的所有角落,但是与印度的传统宗教耆那教、婆罗门教等相比还逊色很多。更为重要的是,这时的佛教不仅没有传播到印度之外的地方,还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教派。其中主要的教派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这两个派别的不同之处在于,大乘教派崇拜偶像,并认为只要虔诚修行人人皆可成佛,而小乘教派则站在了其反对面,不仅反对偶像崇拜,还认为潜心修行的人可以“涅”,但是不能世人皆佛。直到孔雀王朝的伟大君王——阿育王皈依佛教之后,佛教的传播才取得了质的飞跃。

    阿育王在征服羯陵伽国的过程,血流成河的场面,让他在震撼和惊愕之余,感到了自己的罪孽,而佛教中诚实、忍让、仁慈和非暴力的规范深深打动了他,于是他开始不遗余力地倡导佛教,不久又定佛教为国教,并命人在王宫和各地设立石柱和石碑,把他的诏令刻在上面,这就是著名的阿育王摩崖法敕和阿育王石柱法敕。他还召集各地高僧,编纂整理佛教经典,并捐赠财产和土地用于修建寺院和佛塔,之后他组织了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结集,消除了教派内部的派别之争。与此同时,他派佛教团体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传播佛法,足迹遍及斯里兰卡、缅甸、中国、叙利亚、埃及等国,这为佛教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奠定了基础。

    佛教不仅在印度盛极一时,而且还逐渐发展成了世界性的宗教,大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佛教传到了欧美,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欧洲的很多国家,值得一提的是,欧洲还出现了很多佛教的组织。但是佛教对东亚和东南亚的文化影响更加深远,如在中国,佛教传入之后成了与本土道教相抗衡的另一大教,并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禅宗文化。

    【阿育王】

    阿育王又可译为“无忧王”,生年不详,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在前268年踩着兄弟和族人的血迹登上了宝座。即位之后,阿育王继承了祖父和父亲的遗志,继续统一和扩张活动,孔雀王朝新的时代悄然而至了。完成统一之后,他不遗余力的倡导佛教,并为佛教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奠定了基础。阿育王对佛教的发展所做的贡献,除释迦牟尼之外无人可及。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