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本色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章中国的政府(3)
    第二章中国的政府(3)

    1873年北京城发生的一件令人震惊的案件正好向我们解释了这个道理。一个中国人被控盗掘了一位亲王的坟墓,并偷走了其中的有价值的陪葬品。没有证据表明他的亲属中有人参与了整个案件,或者有人对其中的点滴有所察觉。但是整个家族,跨越了五代的十三个人,其中还有一位超过了90岁的老人家和一位不到两个月大的婴儿,都被判处了死刑。罪犯和他的父母被凌迟处死,剐成一片片的;其他人中的男子被斩首,女子被绞死。

    外国人有必要仔细记住中国家长制的观念。因为中国政府的整个体系都是由此发展起来的。家庭只是庞大而毫不变化的帝国权力结构的细化而已。家庭连它的独裁家长是一个基本单位。紧接着的层次是家庭在乡村生活的极简单的组合。它们构成了权力结构的第二层单位,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地方自治的作用。年长者被允许进行相当的管理,因此也对培养年轻人的良好行为,灌输恰当的准则负有责任。在实践中,这种半官方的年长者组成的权力机构可以不受干涉地独立处理一些不太重要的事务。他们的意见在处理重要事务中也有相当的分量。这些乡村机构的功能得到了完全的承认。不仅是高级官僚,就是登基的每一位皇帝都承认了这种权力。以200年前的康熙皇帝为例。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颁发了包含每位百姓的不同职责,如何处理与其他人和国家的关系,帝国各地村庄中年长者的职责等方面内容的18道谕旨1670年,康熙皇帝鉴于“风俗日敝,人心不古”的形势,要“尚德缓刑,化民成俗”,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加强教化发布了劝善诏书,共十六条道德格言。史称《圣谕十六条》。内容是:1敦孝弟以重人伦;2笃宗族以昭雍睦;3和乡党以息争讼;4重农桑以足衣食;5尚节俭以惜财用;6隆学校以端士习;7黜异端以崇正学;8律以儆愚顽;9明礼让以厚风俗;10务本业以定民志;11训子弟以禁非为;12息诬告以全良善;13诫窝逃以免株连;14完钱粮以省催科;15粒甲以弭盗贼;16解仇忿以重身命。1724年,雍正皇帝又作了进一步解释,编成《圣谕广训》,作为强制性社会教育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教材。这些谕旨是研究清代孝治的关键所在,深入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政策、宗法社会制度和中国社会的政治本质;也是西方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必读书——译者。。他要求各地乡村每逢初一、十五召集年轻人,当众宣读、讲解这些谕旨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各地的村庄群再组合起来,形成更高层次的单位,自然地成为一个个行省。这些省份类似于美国的州。数量上的18个行省组成了中华帝国。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