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孟津观兵
周武王知道:黑云压城城欲摧。纣也明白:山雨欲来风满楼。
可谁也不知道下一秒具体将要发生什么。
商、周正在剑拔弩张之际,两个老头子正在阳关大道上行走,犹如闲庭信步。
鹑衣,短褐,褡裢,麻鞋,黑瘦的脸,稀疏的胡须。一个高额头,一个凹脸颊。
伯夷,叔齐。
兄弟俩。
他们也是在奔周的路上,可是只有闲散,没有紧张。
他们不知道战争的血腥气已渐渐逼近,他们还在回味曾经的谦和。
伯夷,叔齐是孤竹国诸侯的两个儿子,爸爸临死的时候决定把位子传给小儿子叔齐。可叔齐却认为这违反礼制,坚决要让给他哥哥伯夷。伯夷认为这是父亲的遗命,自己岂能行此不忠不孝行为,愧对父亲于九泉之下?
一个非要给,一个非不要。矛盾突然大了去了。
在僵持中,伯夷忽然想了个妙招,那就是拍走人。他悄无声息地打点好行李,然后把布兜一背,准备溜之大吉。可是他一举一动却全在叔齐的关注之中,想单独开溜谈何容易?
所以,结果便是两个人一起抛弃君位,向周进发。
为什么选择周?因为传闻西伯侯善养老。
我们为什么要这个小曲?
因为他俩的出奔对战争虽然是屁大的影响都没有,可是在历史上实在太有名,有名到这个时候老丝实在不能熟视无睹。
而且,下场极其悲惨。实在要怪,只能怪西伯侯死得太早。
所以,周武王正越想越愤怒。
他连夜把姜子牙召来,询问道:相国,是欲殷商伐我,还是我伐殷商?
姜子牙道:殷商决不会伐我。
周武王惊问道:为何?我从此一心挑衅,纣能无动于衷?
姜子牙道:纣会很愤怒,可是表现出来的一定是平静。
周武王皱了下眉。
姜子牙道:纣并无必胜把握,所以他需要“名正而言顺”。
周武王道:何谓“名正而言顺”?
姜子牙道:他移我们叛逆,而非自卫。
周武王突然有些暴躁道:相国言下之意是我们尚不具备起兵条件?
姜子牙心头一凛,他没想到周武王一下子点穿了他的想法,而且照周武王目前的心态,似不起兵决不罢休。幸好在电光火石间,姜子牙又想到了另外一套计谋。
阴谋界开山鼻祖岂会是泛泛之辈?
姜子牙道:论条件,亦可亦不可,敌我双方皆无必胜把握。可是,文王刚刚受陷驾崩,若我们毫无动作,怎不愧对英魂于地下?
周武王点头。
姜子牙道:所以我们先出一张试探的牌。
周武王道:何为试探?
姜子牙道:我们先发檄征调诸侯,将各路大军定于孟津,以观形势,如此则可退可进,颇有周旋余地。又借此而窥探了各诸侯的诚意。
周武王道:如此岂不打草惊蛇?
姜子牙道:难道你以为蛇还没惊?
周武王沉默,忽又道:如形势不利于我,不可前伐,如何对诸侯交代?
姜子牙诡秘一笑道:我们并不需要提及伐纣一事。
周武王大惊道:那如何调集军队?
姜子牙铿锵有力地道:军事演习!
秋,孟津。凉风瑟瑟,大旗招展。
黑压压的一望无际,那全是士兵。
中间有个高台,高台上端坐着一个木像,很像周文王的像。
像的旁边站着一个人,这个人正泪流如雨,滂沱大雨的雨。
周武王。
他正在演讲:各位,小子发无勇无谋,可先父英灵在此,苍天何能湮没耿耿忠魂?故今举义相召,各定赏罚,唯冀各位以正人间清白。
姜子牙正躲在大帐中沉思。
他一沉思,上帝都要吓倒。
把周文王的牌位抬出来,以号召诸侯,肯定是个最有效的手腕。想来,没有人敢不尽力。而且,他们现在的实力也确实够强悍。
史载,孟津观兵,不期而遇者八百诸侯。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