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竟可这样读Ⅰ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九章 受命
    第九章 受命

    姜子牙道:陛下目前所担心者无过乎两者。

    纣笑问道:哪两者?

    姜子牙道:小而欲叛者,如有于氏、密须氏等;大而可叛者,如西伯侯。

    纣点了下头,道:如何方可令两者自相残杀?欲朕下旨否?

    姜子牙道:依微臣之见,不如赐西伯侯弓矢斧钺,令其有征伐之权,则西伯侯必尽力于围剿此等欲叛诸侯。

    纣大笑道:如西伯侯不尽力,则朕治其抗旨之罪,如其尽力,则必两败俱伤。待其元气恢复,则朕新兵已成,甚或东夷之师亦凯旋归来。则天下复稳如磐石矣。善哉,此计!善哉,爱卿!

    姜子牙道:到时陛下只要传一圣旨,则西伯侯所伐土地何愁不尽收囊中?

    纣突然从案桌边站起来,径直走到姜子牙面前,拍了拍其肩膀道:朕得姜爱卿,如鱼得水,如龙得云!其妙实不可言!

    姜子牙立刻跪下叩拜道:臣起于草莽之间,于此古稀残年蒙陛下赏识,虽肝脑涂地亦不足唯也!

    纣道:此计若成,爱卿当立首功。

    他们俩君臣相得甚欢,可却苦了一直冷在旁边的恶来。

    恶来后悔得肠子都青了。他只恨自己当时怎么那么糊涂浑蛋,竟然把姜子牙带到了纣的身边。眼看着自己得宠的地位就一取代,情急之下,恶来脑中立刻闪现一个主意来。

    恶来径直走到纣面前叩首道:陛下之计,实天衣无缝。然微臣有一想法,不知当说不当说?

    纣笑道:说吧。

    恶来道:西伯侯老谋深算,狡诈多端,陛下何不遣一心腹伏其左右,以察其言行?

    纣点头道:此计甚妙。不知爱卿可否有得意人选?

    恶来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姜子牙来自西岐,深通世故,且又首倡此谋,实为不二人选。

    姜子牙做梦都没想到他今天运气这么好,他还正愁着如何脱身,恶来却帮了他如此一个大忙。

    真是菩萨显灵了,姜子牙感叹道。

    就这样,姜子牙又作为纣的间谍回到了西伯侯的身边。西伯侯遂向纣请旨拜其为丞相,纣欣然应允。

    西伯侯于纣三十三年被赐予得征专伐,史称西伯受命。

    这里要简单介绍下殷商的版图。当时,其仍以中原地区为主,四周有散乱的部落犬牙交错,统称为蛮夷。如鬼方(后来的匈奴)、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而东夷则是东方诸蛮夷的统称,约在今山东、江苏沿海地区,其能征善战,频频骚扰商域,势力最为强悍。

    当纣与东夷真正交锋时,才感觉问题远比他想像的棘手。这场战争旷日持久,几乎把殷商财力耗尽。但纣天生要强,其命令军队不成功决不准撤回,数年之后,东夷才被攻克。

    纣的东夷之征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使中原与东南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知识源源不绝地沿着征讨路线传入,东部地区从此与中原融为一体。郭沫若曾因此评价道:实际,纣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非常之大。中华民族之能向东南部发展,是他的功劳。

    眼看着一步步按照计划走来,西伯侯便迫不及待地对姜子牙道:相国,本侯既已得征专伐,现是否可动兵用之?

    西伯侯这时年纪已很大了,他很想趁自己活着的时候能完成建国大业。

    姜子牙的回答则令他倍感失望:回禀侯爷,老臣认为时机尚未成熟。

    西伯侯道:还差什么?

    姜子牙微微一笑道:树德。

    在每次流血冲突前,先在世人口中给自己扛起一面仁义的大旗,令众生倾慕。则以后凡战争,都将被美化成“以仁讨不仁,以义伐不义”。应该说,这招并不是姜子牙的首创,他只不过拷贝了一个伟人的手印而已。

    这个伟人当然就是我们前文说过的汤。还记得汤的那个“网开三面”的故事吗?

    向汤学习,然后施于汤的后代。这招,够毒。

    西伯侯的树德行为是通过虞﹑芮之争完成的。

    虞﹑芮两国搭界,但界线始终不清,久争不决,两位国君最后决定找西伯侯评理。可入其境却发现,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入其邑,男女异路,老人不负重;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总之是一片和谐,和谐到不像话。两国君当场傻眼,慨然而叹曰:我所争者,别人所弃,尚有何面目再见西伯?遂折返而回,自行和平解决。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