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的风起云涌(1)
当别人还在结绳时,仓颉已懂得在木板上刻符号。当然,这个符号也只有他一人能看懂。他是为整个部落管理牲畜的人,大批量的进进出出,没有记录,很难不出差错。
仓颉决心把这种符号丰富统一,并推而广之。
从此后,他专心于每一件事物的研究,随时带着尖头石子。见到水,就在地上画几条波浪线;见到虫,就画两小眼睛,一个毛茸茸的身子,可拿给别人看,总被误认为是兔子。仓颉再一琢磨,又把身子拉成细长型,这样才几近准确无误。
造完名词后,仓颉又开始潜心于形容词、代词、副词等。
比如,看到只鸟,他先画个鸟形,一想,这个鸟比较小,就在旁边画个皱皱巴巴挤成一坨的点。鸟是黑色羽毛,他又在点边描一实心圆。鸟在向南飞,他又在实心圆上画个南向箭头。鸟没飞远,被弓箭下来哀号,他便在鸟形边沥沥拉拉描出鲜血喷溅的样。这样一个完整的句子出现了:黑羽小鸟向南飞,被人一箭射穿肺。
在头发黑了变灰,灰了变白,白了并浮一大白时,仓颉气喘吁吁地背着一大摞羊皮来见黄帝,把汉字系统倾情奉献。
看着仓颉憔悴不堪却像个小孩子样地满腔期待,黄帝降阶走到他身边,亲切而兴奋地用超大手握住了仓颉的大手。两个人目光凝视间,啥话也没说。这已足够。
男人与男人也心有灵犀,当然,这最好与爱情无关。
岐伯就用仓颉所造汉字,终毕生医术和心得,截章分段,洋洋洒洒共18大卷,写成一中医传世名著《黄帝内经》。
中医称为岐黄之术。岐即岐伯,黄即黄帝。
仓颉背羊皮的辛苦深深刺激了一个人的神经。
这个人就是嫘祖。
想来怎不是,仓颉虽发明了汉字,可往哪上面写是个问题。当时,只有在羊皮上,或者刻在竹片上,或者刻在骨头上。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