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钱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十八章 这是什么效应(1)(2/2)

    我们的文化之源,是来自古代。就是说,我们的思维习惯、审美取向、价值标准,无一不是从古代演变而来。

    现今我们除了装备上(就是物质上)稍微西化了以外,人的精神内核,跟古代的差异并不大。

    现代的有些人,注重人际关系、讲究攀比、追求奢侈、嫉妒成功者、鄙视弱小者、精神浅薄化……这些,跟明朝的人有什么不同?

    古人是怎么生活的,我们现在就怎么生活。古代的富户用黄金制作溺器(便壶),如今的大款疯了似的买“悍马”,这有什么区别?

    古代的知识分子固然是渴望做官,但有时也还能搞点“曲水流觞”的雅兴,登高望远,作一作诗。现在的知识分子,春风得意的就信口开河,郁郁不得志的就发牢骚骂娘,连那一份雅致也没有了。

    至于市井阶层,在古人是攒钱买房子、买地、买丫鬟,在今人也差不多。几十年来我们市民的精神关注点,不就是集中在“四喇叭录放机——彩电冰箱——飘窗大房——家用轿车——花园别墅”这样一种物质的递进上吗?

    所以,我们的思维,相对于古人的进步,虽有那么一点,但也很有限。

    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古代智慧的原因。

    ——这比学习美国还要有用。

    清朝很流行外国“大洋”我们既然生存在当代,就要把环境和自己的情况都搞清常

    浪漫的人、狂热的人、消沉的人,在当下都不可能活得好,只有理性的人,才能在全球化、后工业化的社会中稳扎稳打、步步攀升。

    最先预见到资本全球化趋势的人,是马克思。他有一句话,我看应该是当今无数迷茫青年的指路灯:“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冷静地直面他们真实的生活状况和他们的互相关系。”

    是啊,看不清“真实的生活”,那还怎么生活?

    看清了,也就不会迷茫了。

    真实的生活就是:我们必须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且只能依靠我们自己。

    为什么这么说?

    所有的励志书,都提出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目标。其实这些目标的背后,隐含的都是一个指向——“改善生活”。

    怎么才能改善生活?要有钱,要富,要有物质上成功的证明。

    我说过,我们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务实民族。你若花800元去听一场交响乐,没人羡慕你,说不定还有人嘲笑你是冤大头。可是你若花800元买了一瓶洗面奶,所有的人都会瞠目,进而对你表露出深深的尊崇。

    不是这样吗?

    世俗评价标准既然如此,我们也就不必讳言“捉钱”了,钱就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唯一目标——当然是在合法的前提下。

    那么,为什么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己?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