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当时是世界第一大国,物产丰富,商品齐全,各国都乐于跟明朝做贸易。因此白银的流入数目相当惊人。据说仅晚明的77年间,从上述各国流入中国的白银就有3亿两之多。
明朝,成了让全世界瞩目的“白银帝国”。
不过我们要弄清楚:从欧美流入的白银,可不是银锭,外国没有那种工艺品,外国来的银子全都是西班牙、荷兰等国的银元。
那时有不少葡萄牙、西班牙商人来到澳门,专与中国内地做生意,可是那时的明朝是自然经济,老百姓用不着多少洋货,而欧洲又急需大量的中国茶叶、生丝和瓷器。
干瞪眼吧——外商没办法和中国人以货易货。
中国人只认外国的银元,欧洲商人只好运来大量银元,作为购货用的货币。
在长期的对外贸易中,中国是占尽了贸易顺差的便宜,欧洲银元成了廉价商品,汹涌澎湃地流入中国,甚至导致明朝出现了通货膨胀。明朝前期,米价一石还不到1两白银,而到了晚期的崇祯年间,米价已经上涨为一石要5两银子了。
那时外国的银元,币形统一,不用称量,不易伪造,深受明朝人欢迎,先后流入中国境内的有十几种。其中在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有西班牙的“本洋”、墨西哥的“鹰洋”和日本的“龙洋”。
西班牙本洋,实际上是墨西哥的银元,因为墨西哥当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所以本洋的背面铸有西班牙皇帝像,人们就误以为它是西班牙银元。
西班牙本洋的成色在九成以上,人们用起来放心,所以明朝乃至后来的清朝,本洋在全国都可以流通。
明代采用了银本位货币,对后世的观念影响甚大。有不少的现代人以为,所有的古代人都是用银子买东西的。至今也还有人把钱、工资、存款等,都戏称为“银子”。
今天在民间象征财富的艺术形象,一般也都用金银锭,造型和明代的一模一样。
明朝的那些事儿,就这样深刻地影响到今天。
除了货币,明朝的宫廷还用金银制作成金银钱、金银豆和金银豆叶,是用于节庆赏赐的。
明朝官员的贿赂和贮藏财富,也都使用金银。孝宗时代,有个大宦官李广畏罪自杀,从他家里抄出了一本纳贿登记簿,里面写着某人某日孝敬“黄米若干”、“白米若干”,就是指的黄金、白银。
武宗时有个大宦官刘杌杀,抄家抄出来黄金1200万两,白银25亿两,创了世界千年纪录。
明末清初,有人对社会上的银子拜物教现象深恶痛绝,说银子这东西“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是神通大了——“走死天下者,唯银也”。(见王夫之《读通鉴论》)
“走死天下”,就是驱使天下人奔忙到死!
所论何其深刻!
人们被自己所创造的东西所奴役却不自知,碌碌一生,所为者何?
问上苍:我们何日才能解脱这种魔力?
怕是千年之内,没有答案!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