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经营的项目,首推盐业,其次是布匹,还有茶叶、木材和粮食。他们也热衷于开典当铺,徽商的典当铺那时遍布全国,尤以江浙最为密集。
与徽商并肩而立的,是晋商,也就是电视剧《乔家大院》里演绎的那一支。长江以北,基本是山西商人的天下。现在有人评说,晋商,堪与威尼斯商人、犹太商人并列为“世界三大商帮”,这地位就更不得了啦。
山西商人中,最牛的当属盐商。因为明朝要加强西北边防,需要储备粮食,所以规定谁给政府粮食,政府就给谁盐。
盐,历来是国家专营的,弄到了盐,就等于发了大财。山西盐商就这样抓住了机会,背靠政府贩运食盐,一飞冲天,成了北方的商业霸主。
晋商不仅富甲天下,且讲诚信也是远近闻名的。他们经常合伙经商,参与者都叫“伙计”,由其中一人出资,众人共同经营,按贡献分红。彼此虽没有誓书协议,但无一人藏有私心。
如此,拿不起本钱经商的人,生计也就有了保障。而富者也不当守财奴,所获钱财都平分给众伙计。信用,成了他们的“第二资本”。
其他的江南商人、闽商、粤商、吴商、陕商,也都各显其能。这些地域商业集团,还在各地开设了本省的“会馆”,也就是商业联络站,组织起各色各样的商帮。
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是北京和南京。要发大财,就要到这两个地方发展。
其他如杭州、汉口、广州、济南等,也都是商业大都会。
那时外贸港口有广州、福州、宁波;长江及运河商埠有武昌、汉阳、荆州、天津、淮安等,水陆商路四通八达。
江南一带因为手工业发达(丝绸、瓷器、棉纺、造纸),所以富甲天下,甚至那儿的人至今都还活得很滋润。
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就这样蓬勃生长出来了,互相勾连,枝繁叶茂。
我们今天的商业都市布局、城市规模和市民生活模式,无不留有明朝盛世的痕迹——老底子就是那个时候打下的!
所以,不了解明朝的那些事儿,行吗?
大明王朝玩不转一张小小的纸币
谁也想不到,在历代王朝对货币已经玩得很娴熟的年代,大明王朝的货币,却是扭扭摆摆,总是不顺,走了一个“铜钱——钞币——银锭”的曲线。
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准备做皇帝的时候,不知他是怎么想的,采用的货币是古老的铜钱。当时准备以“大中”为年号,所以铸了一批“大中通宝”。
到了后来,年号正式定为“洪武”,于是户部的忠厂(宝源局)与各地的忠厂(宝泉局)又铸了“洪武通宝”。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