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钱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十四章 这就是第一张牌“购物”(3)(2/2)

    历史无数次地验证过:一般情况下大臣若是威风到了这个程度,下场往往也就悬乎了。

    桑哥最后是因为贪污被砍了头。

    我们还是接着说叶李。叶老夫子的最大功绩,是向忽必烈提出了一份《至驭钞通行条画》。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不兑换纸币发行条例,内容相当严密,主要亮点如下:

    一、新发行“至驭钞”纸币,1贯当中统钞5贯(这显然是大票,可以把中统钞的“泡沫”吸纳)。新钞叫做“至元钞”,与中统钞同时使用。

    盯各地设立官库,设立准备金,用适时买进卖出金银的办法平衡钞值。官府可用银1两向民间兑换新钞2贯,金1两兑换新钞30贯,且兑换价长期保持不变。中央发多少纸币下去,同时也就要按比例发多少现银到各地官库,作为准备金。

    三、在发放盐引、收税、公私债务等过程中,凡使用新钞者,都一律按官定币值计算,官方决不贬值。

    四、新钞面额从5文到2贯,共分11个等级,比中统钞多出5文的一等,以便利于群众兑换。

    其余还有各种处罚渎职、贪污、抬高兑现价格等违法行为的措施。

    这个建议书,在中国货币史上堪称里程碑式的文迹叶老先生已经完全搞清楚了纸币的功能和本质,对纸币的认识大大超过前代。

    叶李所提出的办法,一切以维护纸币的币值为目的,使纸币成为可当做真金实银来用的货币。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官家随时可用金银买卖纸币,但老百姓却没有这个权力,因此官家就可以通过回收或放出纸币的量,来控制币值。

    再通俗一点讲,就是:如果市面上的钞票不值钱了,就用金银买回一些,使之流通得少,纸币自然就会升值——反之亦然。

    大家明白了吧?以金银尉位的纸币,它的准备金就是干这个用的。

    可是中国的事情,往往实践是实践,理论是理论。看理论好像是人间最完美的了,可实践上却相差十万八千里。

    若是元朝的货币能按叶李的办法严格管理,元朝也许就不那么招人烦了。而实际情况是,就在忽必烈这一朝的末期,货币管理就已乱得不成样子了。

    主要问题是纸币发行过多——皇帝要用钱的地方多啊!

    印刷纸币与铸钱相比,有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制作成本低。朝廷手头一紧,就开机印刷,滚滚财富便凭空而来。换了谁,能不动心?

    朝廷为什么用钱多?是皇帝太慷慨。忽必烈赏赐大臣,极有江湖上的大方气派,一出手就是10万锭、20万锭,他可不管这钱从哪儿来。

    此后,虽然有个别皇帝想制止货币上的乱象,但都没能治理得了。整个元代,就是在不断增印至元钞和中统钞中度过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