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钱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八章 为商人说话的理论家(2)(2/2)
    它的北方,强敌如林,先后有辽、金、西夏、元,哪一个都能欺负它。一个堂堂的中原王朝,国土被人占去一半,两个皇帝被人俘获,首都被迫南迁,分成了“北宋”、“南宋”两大块。

    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宋朝不仅弱,而且还贫,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大穷国。

    真的吗?这就跟咱们印象中的太不一致了!

    有人要奇怪了:宋朝不是很富吗?宋徽宗玩的富贵花样不是最多吗?《清明上河图》画的不是北宋的繁华景象吗?李清照的名篇《永遇乐》写的不是汴京元宵节的盛况吗?

    不错,宋代的小农经济最发达,手工业和商业也超过隋、唐、五代,科技上就更不用说了。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是宋代才得到普及应用的,否则就是“七巧板”式的小玩闹。

    ——它们是:火药用于作战,罗盘用于航海,活字版印刷术用于书籍。

    无可否认,宋代的经济确实发达,这算是它的光明面吧。

    不过研究历史不是给皇帝写政绩报告,光拣好的说不行。我们还是撩开一层华丽的面纱,看看里面的败絮究竟有多少。

    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宋朝是一个大转折。它既是盛的顶点,也是衰的开始。

    宋朝的中央集权空前厉害,这跟开国皇帝赵匡胤搞的体制改革大有关系。

    历代开国的一两位皇帝,他们的行事作风,他们制定的政策,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整整一个朝代,但没有哪一个比宋太祖赵匡胤对本朝历史的影响更大。

    赵匡胤干过许多事,最著名的莫过于“杯酒释兵权”。这之后,军权就被分割成统兵、调兵、后勤三大块,朝廷上唯一能掌握全部军权的,就只有皇帝一人。

    我们都知道,赵匡胤是通过军事珍上台的开国君主,他把军制这一改,就使他自己成了能这么干的最后一人。

    ——我是野心家不假,但在我之后决不可再出野心家!

    为防止像晚唐那样出现地方割据,赵匡胤还将天下精兵都集中到首都附近,地方上只留弱兵,封疆大吏也由武将换成文官。这就叫“强干弱枝”,从此地方长官就甭想闹分裂!

    同时他还把财权也都收了上来。朝廷直接派“转运使”到各州,专管财政,地方财政收入除了必要经费之外,全部由转运使调往中央,使地方截留赋税成为不可能。

    过去唐朝的赋税收入,是“三分法”:收上来之后中央要一份,地方截留一份,收税机关留作办公经费一份。而宋朝是中央通通收上去,地方的吃喝用度,由中央再给你拨下来。

    过去是宰相(同平章事、中书省长官)统领群臣,很容易出司马懿。现在不行了,皇帝分了宰相的权,连宰相坐着和皇帝说话的板凳也给撤了。

    当然,赵匡胤对官员也有很温情的一面,曾立下誓碑,发誓“不杀大臣及上疏言事者”。他对官员也很优待,高工资养着不说,只要当了官,保准文职三年一升、武职五年一升,不管干得好与坏。

    一人得道还不算,最开心的是鸡犬也能升天。宋朝对官员实行“荫补”制度,子孙可以沾光做官,就连同宗、亲戚,甚至门客、保健医生,也都可能跟着沾光做官。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