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钱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六章 奇特的“捉钱”专业户(3)(2/2)
    现代银行里,汇兑是最基本的业务之一,但古代早期没有承揽这项业务的机构,所以李白才在诗里写“腰缠十万贯”。那时候用钱,就只能随身带。

    今天有人较真,说:“一贯钱十斤,那么十万贯是多少斤?这么多的铜钱如何缠在腰间?甭说十万贯,十贯钱缠在腰间都行走困难,骑鹤上扬州更无从谈起。”

    呵呵,不错。从李白的浪漫,可以看出现实的尴尬来。

    在古代做一个行商,不大容易,真正的太平盛世还可以,世道稍一不靖,带钱上路就有性命之虞——绿林好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冒出来!

    唐代,带钱上路难成了燃眉之急,不够是因为治安问题,是因为钱币缺乏,有些地方政府立法,不许钱币出境,后来连京师也限制商人运钱出境。这一来,钱只能在局部地区流通,有时候大把钱在手,却办不了事情。

    最后,解决的办法是由京师的商人想出来的。

    举例说明:一个四川商人,在京师卖广柑,赚了十万贯钱,他没法子把这钱带回家,那么,在回乡前,就可以把钱交给剑南道的“驻京办”。

    这种驻京办,往往有好几个不同系统的,可任意挑选。比如,可以交给各地在京的进奏院,也可以交给各地军政衙门的驻京办。

    此外,交给民间人士也行,比如在剑南道有联号的京师富商。

    只要你把钱给了他们,就可拿到一个文牒(取钱凭证)。这种文牒,是分成两半的,一半由商人自己持有,另一半由驻京办快递回本道。等他到达了剑南道,再到相关衙门去,经过“合券”手续,就可在当地取出十万贯来。

    这个办法,就叫“飞钱”。

    瞧古人这说法,是何等形象!

    ——你不是能够“捉钱”吗?那我就会“飞钱”!

    飞钱也叫“便换”,跟现代的汇兑毫无二致。所谓“文牒”,就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汇票。

    那时候的汇兑,不收汇费,你存入十万,到了地方凭汇票就拿走十万,相关衙门分文不取。

    那么,这些衙门难道是慈善机关,要干这种无利可图的买卖?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