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钱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九章 谁能挡得住“我为钱狂”(2)(2/2)
    这十五贯,就是15大串钱。

    那么“一贯”是多少?1000文。

    看来,十五贯钱若由一个人背着,还是挺重的呢。

    货币史发展到这个时候,就有点不健康了,有几个现象值得一说。

    首先是私毁、私铸,民间有一些豪强和不法分子,喜欢把钱毁了重新铸。这可不是为了增加gdp,而是有利可图。

    这里又要普及一下铸造知识了。铜钱的主要材质,有红铜、青铜、黄铜、白铜,等等。红铜是纯铜,青铜是铜锡铅合金,黄铜是铜锌合金,白铜是铜锡合金。

    把好好的足值铜钱熔化了,多掺进铅和锡,再缩小一点重新铸,钱就平白无故生出另外许多钱了。

    这是明目张胆地掺假兑水。可是那时候没有质监局,没人管,三国时候的国家领导人刘备、孙权还带头只足值的钱。如此一来,官钱的减重减值和民间的私铸,两下里就真成了“朋比为奸”。

    铸劣钱有利可图,谁还傻乎乎地铸好钱?这就是货币领域里“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据说发展到今天,这个定律已经在不少单位的用人机制里起作用了。

    这样日子一久,劣钱必然充斥市场,没法再流通了,因为大家都不认。

    于是官方只好出面整顿,一番整顿下来,扫除了一些劣币,腾出了一定的空间,于是民间私铸又见机而起,兴起新一轮的造假。

    劣币就这样生生不息,越整顿越厉害——这倒有点像现在某些地方的惩贪了,道理是一样的。

    再一个现象是,两晋的君臣太懒散,只顾着用前朝的旧钱方便,可是那旧钱,一是有外流、损耗的,二是大款们存钱越来越多,国家老是不铸钱,货币供应量就会严重不足,流通领域怎么办?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