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关注贫富差距(1)
中国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为了一个“中心”,即发展国民经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改革开放搞了20多年,老百姓的生活确实比改革开放前提高了许多,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相当一些阶层和地区达到了富裕和小康,这是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创造的奇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人们收入严重不均,个别人已经拥有了亿万财产,而相当一批人还没有走出贫困,生存艰难。到了新世纪元年,关注收入分配不合理的呼声有所增加。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有不到2%的人拥有银行存款的43.7%。有20%的人拥有银行存款的80%,而有80%的人却只拥有银行存款的20%。20%的高收入户占全部收入比例是最低收入家庭收入所占总比例的8倍。还有专家指出,目前个人收入透明度差,统计资料不全,贫富实际的差距可能更大。以国际上通行的计算方法,中国1998年的基尼系数就已达到了0.456,超过了危险警戒线。
朱镕基总理在“十五”计划中,把提高和改善农民收入列入重点之一。由此可见,贫富不均现象已经引起了中央的关注,并开始采取了有效措施。
据《北京蓝皮书:2001年中国首都发展报告》显示,北京市高收入家庭的户均总资产已经达到了235.6万元。其中实物资产占66.2%,金额资产占33.8%。而江苏省今年1-5月份,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287.5元。235.6万元和3287.5元的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别。
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悬殊。国家统计局2000年对中国4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情况调查显示,总调查量20%的高收入家庭拥有着相当于42.4%的财富。国家统计局等6部委1997年联合进行的城镇生活调查结果显示,占总调查8.7%的富裕家庭占有60%的金融资产。199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20%的高收入存款占农户总存款额的比重也高达55%。在高收入群体中,已经有人达到数千万上亿元。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