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历史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1994 中国能够治理通货膨胀吗?(3)(2/2)
    制度性规范与改革措施:

    1. 建立粮、棉、糖等主要农产品的储备制度。针对农产品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的特点,为了保证供应和稳定物价,要建立起中央和地方的粮、油、棉、肉、糖的储备制度,进一步完善储备的管理使用办法,把政策性储备和经营性周转库存分开。

    2. 建立粮食和副食品风险基金。为此,要把中央和地方减下来的粮、油、菜的贴补金额用于建立粮食和副食品风险基金,还要从其它主面筹集部分资金,形成一定规模。风险基金将主要用于平抑物价和保护生产者的利益。

    3. 增加主要农副产品的供给。为此,要落实副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基金、价格风险基金和冷库等流通设施的建设基金。

    4. 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从现阶段国内的通货膨胀的成因看,结构性因素占有很大成分。从需求方面看,当总需求过旺的时候,首先对物价上涨拉动的是“瓶颈”行业。从总供给方面看,由于工业制成品结构不合理,致使相当一部分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因此,政府要加强推动结构调整步伐,以堵住通胀源头。

    5. 加快经济立法,建立健全依法行为的价格宏观调控机制。除了继续严格执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项法律、法规外,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制订《反垄断法》等;进一步加强物价执法力度,努力造就一个法律环境和制度规范。

    控制通胀:年底前形势展望

    经济学界对今年年底前控制通胀的展望基本上可归结为:

    总体形势上看今年比去年好,总需求的压缩已经到位,物价上升的加速度已经下降,对于通货膨胀是可以控制的。

    宏观调控的效果已经微观化,国有企业困难加剧,债务链条重新产生。

    就中期而言,通货膨胀问题并未解决。去年超预算的项目达40~50%,今年无法压缩;收入攀比机制仍然存在,企业人员会出现与公务员的攀比;货币“倒逼”机制仍旧起作用。上述三大微观机制会冲击宏观调控。

    从近来中央政府的经济政策取向中可以看到,在继续推进体制改革的同时,政府对保持经济发展和稳定采取了越来越现实的政策立场。这对中国这个尚未完善的大市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伴随政府对控制物价的强硬措施,加上进一步完善市场体制,经济立法和执法,如果在年内不出现大的政策变动和突发事件,今年的物价上升水平将保持在可接受的程度。

    ■本吉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