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历史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1990 卡拉OK风行北京城(1)(2/2)

    京城的歌厅基本上是利用饭庄、影剧院的闲置场地,多数的经理是租赁的承包者。他们在用高价格支付着歌厅设备及装修的高投入。歌舞厅型的温馨酒吧每年要上交人民剧场5万元,音乐茶座类的“好运”歌厅每天要付给乐队180至200元。歌厅中投资最大的要算卡拉ok厅,它所需要的电视监视器、大屏幕投影仪及完全依赖进口的伴奏带和激光视碟,总开支往往达几十万元。

    无法分清这些消费者们的职业,但他们都是在驶尽的领域中获得了高收入的人,有个体户、也有公司职员。歌厅的经理们称他们为“大款”、“小款”。经常光顾明星ok厅的一位叫齐威的年轻先生说,他在经营一家公司,他不觉得来歌厅的支出有负担。

    也有一些情侣偶尔到这里听歌,他们在寻求歌厅中的烛光的温柔。偶然一次的消费既给谈情带来了新意,又使男士赢得了面子。而近来歌厅的经理们发现,到这里公务待客的人在逐渐增多。四季卡拉ok厅经理朱彤分析说,这种方式待客比吃饭店节省,格调也高雅、新鲜。

    来歌厅的“大款”、“小款”们听歌的口味五花八门,有喜欢“火”点的,有喜欢温情的。在聚雅酒廊,一位光顾者赞叹歌手一曲《北方的狼》唱得精彩,自己买单送去两听可乐,还是在这家歌厅式酒廊,一位客人拿出70元钱请歌手唱7遍《再看你一眼》,并独自一人在桌上点燃7只蜡烛。

    夜生活消费者口味的五花八门,带来了京城歌厅的多姿多彩。地处西单路口利用一家浴池装饰成的星光ok厅,在歌手的演唱中,每周定期穿插着专业文艺团体的拉丁舞,以及摇滚乐和化装舞会。在北京一家报社干过6年记者的年轻经理崔晓工,把他的歌厅型酒吧打扮得极富文人气质,四周的墙壁上每月更换着中央美术学院学生的绘画作品,他还别出心裁地在某酒吧举办ok生日晚会,并每月出资3000元在当月最后一个周末的晚报上刊登下月的活动安排。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