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历史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1989 百万民工大流动(6)(2/2)

    自进入农业社会以来,劳动力流向的总趋势就是种植业-养殖业-工副业-服务业。近10年来,在这条路上我们已取得了一些成绩。截至去年,全国已有乡镇1500多万家。包括农工、建症运输等数十个行业,吸收了农村1/5--近8000万劳力。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土地对人的约束减弱,大批农民投入第盯第鳃业,裁剪、缝纫、修理、工艺一派兴旺,为国家创造了大笔财富。

    大量农村剩余劳力从土地上分离出来,转向非农业;集体企业、私人企业、个体户大量涌现,使小城镇迅速发展起来。小城镇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吸收剩余劳力--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保证城乡结构持续平衡发展的良性机制。

    然而,比较于我国农村发展工业的潜力,我们乡镇企业的发展还很不够,这次采访,在我直接间接接触到的近百个民工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乡镇企业干过事,很多人都是在家乡的工业中找不到出路才不得已外出的。原有产业结构不破,商品经济得不到发展,这样就会白白走失大量劳力。

    从我国农村这几年走过的道路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繁荣农村集镇,倒不失为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把剩余劳力从有限的土地上解救出来的良策。

    备忘之二:另一种流失

    这是许多人重复了一次又一次的话题,可当我看到这个脸上还挂满稚气的小男孩时,还是很受震动。

    “读书?”这位自称14岁,来自江西湖口的小男孩对我不解地笑了笑:“读书?谁养我?”

    “你们家不是还有其他劳力吗?”

    “可读书不能给家里钱,还不是受气?再说,我们那儿偏,上学得走20多里呢。”小家伙晃晃脑袋,翻翻白眼,利索地对我说。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