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权不过如此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5章 顺昌逆亡(23)
    第5章 顺昌逆亡(23)

    奇怪的是,当权的文人,往往又会成为迫害文人的急先锋。所以,有一个词叫“反智”。

    反智,是学者余英时先生的发明。简而言之,就是轻视鄙视乃至敌视代表“智性”的知识分子,认为知识分子是废物、是不安定因素。据余先生的研究,明代,是反智比较典型的一个时代。而张居正当国时期,把反智风潮推向了高峰。诸如杀害思想家、迫害知识分子代表、禁毁书院、禁锢学生思想等等,很多例子。

    可能有人还会发出质疑的。严嵩、张居正不是知识分子?他们是读书人出身,考中进士,又考选为庶吉士,谁能够超过他们的学历啊?那个时代,哪个高级领导干部不是货真价实的进士出身啊?那他们不是知识分子,谁还是知识分子啊?学而优则仕嘛,反之,未仕者就是学习差,那他们还能够称为知识分子?这确实有点不好解释清楚。

    按照政治学或者其他什么学的定义,知识分子似乎和学历没有直接关系,至少,学历甚至学问不是判定一个人是不是知识分子的标准。中国传统社会,分工不发达,读书人出路不多,当官是最主要的职业了。所以你说存在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像现代法治国家的媒体、大学、研究机构的从业者以及律师等等,我看不是事实。那怎么定义呢?也有的说,对政府或者执政者持批评立场、至少是挑剔立场的文化人,就属于知识分子吧。我们国情不同,这个定义太苛刻了,不妨简单点,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具有独立人格的有学问和智性的人,不管他从事什么职业,我们就叫他知识分子吧。要害是独立人格,独立的立场。

    好了,这个问题就不继续讨论了。

    不管怎么说吧,反正王世贞的名气,在很长一个时期,比张居正大。当王世贞和张居正同年中进士以后,一个被分派到刑部当主事(可以认为相当于现在的处长吧);一个则到翰林院做庶吉士。可是,他们的兴趣和他们的身份,却恰恰相反。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