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权不过如此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5章 顺昌逆亡(16)(2/2)
    那个时候,中央才六个部,部长六人,叫尚书;副部长每部二人共十二人(高拱改革,兵部多设了一个副部长,所以一个时期是十三人),叫侍郎。如果按照体制,六部归最高领导人的皇帝直接领导,内阁不是六部的上级机关,也无权直接指挥六部的。所以部长们的地位很高的。

    但是,威权国家,人治官场,制度和实际是不一样的。张居正当国,不要说部长,就是内阁的同僚,他也视为属吏,指挥若奴隶的。这个,我们已经讲过,不再赘述。至于用干部的权力,那从“宪法”和体制上说,属于吏部和皇帝,张居正是无从干预的。还是那句话,人治啊!所以,用干部的权力,实际上控制在张居正的手里。但是,由于“宪法”和体制的限制,他要提拔谁或者赶走谁,不能那么直接,要有点技巧的。

    好了,现在该说朱部长的事了。我在《“组织部长”的选配》里已经说到过,张居正刚上台,立即就动手调整中枢人事,六个部换了四个,后来吏部尚书杨博也辞职了,就剩下工部尚书朱衡了。那就是说,他是前政府时期用的干部。

    要说,张居正也是前政府的“二把手”,而且发言权很大,用干部,高拱基本上是尊重他的意见的。用朱衡,他当时如果不同意,也未必办得成的。可以说,朱衡绝对不是高拱的私党,和高拱个人关系,也谈不上密切,甚至还经常给高拱出难题。所以,张居正对朱部长是不是满意,要不要换他,和这个没有关系的。

    实际上,朱衡是合适的工部尚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朱部长是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是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干部。知识化在那个时候不是问题,不是进士,不可能当部长的。学历货真价实。朱部长中进士的时候,张居正才七岁。而专业化就很难得。

    工部相对来说,属于专业性较强的政府机关。而朱衡,是著名的或者说一流的水利专家。那个时候所谓工程建设,水利工程是最主要的,管理水利工程建设,也是工部最重要的职责。水利专家担任工部尚书,名副其实的专业化。

    不仅如此,朱衡行政经验很丰富。他熟悉方方面面的工作,对基层也很了解。他中进士后,就被分配到最基层的县任职,后来到州,又提拔到省,民政、学政,都干过。从地方,又调到中央工作,在刑部、礼部担任过副部长,最后到工部当部长。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