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权不过如此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5章 顺昌逆亡(11)
    第5章 顺昌逆亡(11)

    “组织部长”的选配是说你行你就行的典型

    为了让现代的人们对古代的机构有点感性认识,有人就把吏部比作我们现在的组织部。也有的戏称现在的组织部为吏部。那我也借用一下这个比方,就把吏部尚书称为“组织部长”吧(当然,选用这个标题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容文内禀报各位)。

    其实,从职能上说,吏部和现在的组织部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吏部是管全国干部的任免的,直到最基层的政权,所有干部都是吏部直接管理的。再比如,吏部对干部的任免,作出决定后就直接报告给最高领导人——皇帝,报请皇帝核可就行了,不需要经过常委会什么的讨论了。就是说,吏部的地位和权力,似乎比现在的组织部要高、要大。不过,这个话题,我们不去讨论了,只要知道吏部是管全国干部的机构,而且在中央的六部中列为首位,也就可以了。

    顺便多说一句,那个时候的“公务员”制度,和现代法治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有相似的地方——比如政务官(官)和事务官(吏)分得很清楚;也有恰恰相反的地方——比如政务官都是通过考试(科举)取得资格,而作为事务官的吏,则是聘任的,有点政府雇员的性质。而吏部,虽有个“吏”字,但却是管官的,不是管吏的。当然,在某种场合,官也可以称为吏,比如,可以称省的最高领导干部为封疆大吏。不过,官和吏,是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身份,这个丝毫不能混淆的。

    既然吏部如此权重,那吏部尚书就相当显赫了。要不,吏部尚书咋就被称为“天官”呢!所谓“天官冢宰”是也。所以有时候也尊称其为“大冢宰”。

    在张居正发动政变上台的时候,担任吏部尚书的“大冢宰”,是三朝元老杨博。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