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碎屑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君主第四(7)
    君主第四(7)

    孙权无意间惹怒了张昭,张昭就借故托病不起,拒绝上朝。孙权不想得罪这位位高权重的顶级老臣,几次三番派人去请张昭,但张昭就是不搭理他。孙权无奈,只能亲自出面。“张公,孙权来给你赔不是了,你快出来。不然,我可要在外面放火啦。”君无戏言,火焰果然在张邸四周燃烧起来。岂料耿直的张昭不仅没有出来的意思,反而让下人用泥土把大门填实,完全摆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架势。“快快灭火”,孙权只能改变主意。这以后,孙权便一直站在张昭门外,从早晨到黄昏。终于感动了张昭。张昭出来后,孙权立刻迎上去,两人抱头痛哭。

    孙权对如何对加强部的笼络,别有一套特别之法。孙权对周瑜、鲁肃均敬如兄长,经常把他们请到家中,一边喝酒,一边商议国事。商议前他常常还会把自己年高德劭的老母请出来,让母亲代自己说两句得体的话。孙权派诸葛谨出使蜀国时,因诸葛谨是诸葛亮的亲哥哥,所有人都认为诸葛谨将一去不还。孙权听说这个传言后拍案而起,说道:“我与子瑜(诸葛谨字)生死与共,天地同鉴,子瑜不会背叛我,就像我不可能背叛子瑜一样。”果然,诸葛谨回来了。

    孙权善于识人,即使醉酒时,仍然不错分毫。据《资治通鉴·卷七十二·魏纪四》记载,蜀人费祎出使吴国,孙权酒后吐真言,对费祎说道:“你们国家的杨仪、魏延是两个小人,即使对蜀国曾有过恩德,也不该委以重任。贵国一旦没有了诸葛亮,两人必定会生出祸乱来。诸君太不晓事,不知早加防范,那时不仅贵国深受其害,怕也要连累孙某不轻。”

    孙权选任大将也独具匠心。东吴原有一班当年追随孙坚、孙策的老将,个个资历深厚,但孙权认为这些人忠勇有余,智谋不足,难以担当大任。所以每逢大战,孙权都会起用一些新人。而这些新人在证明自己真才实学之前,如何让老将们诚心服膺,便成了对孙权的一大考验。为解决这一问题,孙权妙招不断。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