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大辞典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贺铸词作鉴赏(2/2)

    词之上片,铺写作者与所恋之人心心相印却又衷情不能相通的具体情状:一个和风拂煦、柔丝飘荡的春日,词人伫立长满香兰芳芷的汀洲之畔,等待着自己所倾慕的人儿。终于,伊人如凌波仙子,步履轻盈地姗姗而来。她迎顾之间,矫然脱俗,略整秀鬟,眉目传情。虽然词人和她都明显地感觉到对方的脉脉深情,然而无端间阻,情愫难通,漫天飞舞的杨花柳絮中,她又飘然南渡,离词人而去。这里所出现的美人,翩然而来,倏然而逝,给人以似人亦仙,似真亦幻的扑朔迷离的印象。以此体现他所求之而不得的理想境界,是比较成功的。

    下片抒写追求幻灭后郁勃岑寂的落寞情怀。“旧游”,当是指昔日的苦苦追求。重重叠叠的青山遮断了“回首旧游”的视线,无疑是诉说执着追求时所遇到的重重阻力。以下转而写伊人的不知何处,实际上是指理想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半黄梅子”两句再转而写眼前之景,借景抒情,以江南黄梅季节的无边雨丝来喻自己的满腹牢愁。“断魂”以下收束全词,直抒愁肠,痛感壮志未遂,青春已逝。这一片,腾挪变化,一步一折,将情感抒发得荡气回肠。

    ●国门东(好女儿)

    贺铸

    车马匆匆,会国门东。

    信人间自古消魂处,指红尘北道,碧波南浦,黄叶西风。

    侯馆娟娟新月,从今夜、与谁同?

    想深闺独守空床思,但频占镜鹊,悔分钗燕,长望书鸿。

    贺铸词作鉴赏

    此为离别相思词。作者词中以别具一格的艺术手法,将这一司空见惯的传统题材演绎得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上片首二句谓行者与送行者的车马匆匆会集都城之东门外。“国门”即都门。“信人间”句,用梁江淹《别赋》“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句意,“消魂处”亦即离别处。“处”,本指地;有时也用若“时”,说见王鍈《诗词曲语辞例释》;这里则兼“时”、“地”二者而言。着一“信”字,表示赞同并重申前人人生自古伤离别之意。接下去三句,即具体描绘离别之地与时,遵循惯例作鼎足对,十分精秀工稳。而“北道”、“南浦”、“西风”除相互为对外,又与上文“门东”遥相呼应。半片之内,上下勾连,可见词人精心安排,绝非偶然又这三句具有三层意义。具体而言,“红尘北道”谓陆路,谓北方,因为北地的交通多依赖陆上车马。“碧波南浦”谓水程,谓南国,因为南方的交通多倚仗江湖舟楫。就这层意思说,“碧波”句承上,是上联的对句。但它又是对《别赋》中“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等语的括用,因而还隐含有春日离别的意思,这就兼启下文,成为下联的出句,顺理成章地逗出了“黄叶西风”,预示秋天的离别。

    上片写离别,下片则承前进而抒写行者的离情别绪。“候馆”是官办的客站。“娟娟新月”语出南朝宋鲍照咏月的名句“娟娟似蛾眉”(《玩月城西门廨中》)。行人客馆里望见那初弦月一钩弯弯,酷似美人纤细的黛眉,自然会联想到闺阁中人。杜甫《月夜》诗云:“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从今夜、与谁同”两句化用杜甫诗意而稍有翻换。“想深闺”以下,不言我思闺人,而言闺人思我,透过一层去写,实则行者的万千思量,已然尽寓其中。末三句正是以“荡子”身份对闺人“独守空床”时之心绪所作的悬揣。古代铜镜,背面多铸飞鹊之形,故称“鹊镜”。当时风俗,思妇常用它来占卜行人的回归与否以及具体的回归日期。“频占镜鹊”即谓此类,而着一“频”字,思妇盼归与否以及具体的回归日期。

    “频占镜鹊”即谓此类,而着一“频”字,思妇盼形者,称“燕钗”。情侣分袂,女方往往将钗掰拆成两股,一股留给自己,一股赠给男方作为信物。故“悔分钗燕”即追悔轻别之意。至于鸿雁用若“信使”,古诗词中更属习见。“长望书鸿”无非是深盼行人来信。这三句,与上片末三句相类,仍然守谱作严整的鼎足对,幽闺心情,幽闺动作,一句一意,摹写殆尽。按照文义,“鹊”、“燕”、“鸿”三字本不必有,但添此三字三句顿增生气,而倒作“频占镜鹊,悔分钗燕,长望书鸿”,则原先物化为“钗”、“镜”的“燕”、“鹊”又重新获得了生命,本来附属于书信的鸿雁也重新恢复了自由,呆板板的对仗句就变得活泼泼了。这三句措辞新奇,修辞精彩,为全篇增辉不少。

    ●伴云来(天香)

    贺铸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駸駸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

    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贺铸词作鉴赏

    清陈廷焯评贺铸曰:“方回词,儿女,英雄兼而有之,”此词正体现了这一风格。全词熔情入景,景略情繁,笔锋主要围绕情思盘旋,以健笔写柔情,抒写了游宦羁旅,悲秋怀人的落寞情怀。全词属辞峭拔,风格与一般婉约词的软语旖旎大异其趣,被晚清词学大师朱疆村评为“横空盘硬语”。

    上片起三句写旅途中黄昏时目之所接、耳之所闻:暮霭氤氲,萦绕着远处呈横向展廷的林带;天边,落日的余晖渐渐消逝蜿蜒起伏的群山中;隐隐约约传来一声声报时的钟鼓,告诉旅人夜幕就要降临。词人笔下的旷野薄暮,境界开阔,气象苍茫,于壮美之中透出一缕悲凉,发端即精彩不凡,镇住了台角。三句中,“络”、“沉”、“逦迤”等字锻炼甚工,是词眼所。“烟络横林”,如作“烟锁横林”或“烟笼横林”,未始不佳,但“锁”字、“笼”字诗词中用得滥熟,不及“络”字生新。且“锁”、“笼”均为上声,音低而哑,“络”为入声,短促有力,“烟”、“横”、“林”三字皆平,得一入声字乎其间,便生脆响,若换用上声字,全句就软弱了。“沉”定本是寻常字面,但用这里,却使连亘的山脉幻作了湖海波涛,固态呈现为流质;又赋虚形以实体,居然令那漫漶的夕曛也甸甸焉有了重量。至于“逦迤”,前人多用以形容山川的绵延不断,如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夫登东岳,然后知众山之逦迤也。唐韦应物《澧上西斋寄诸友》诗:”清川下逦迤。“词人此处用”逦迤“来描写钟鼓声由远及近的迢递而至,这就写出了时间推移的空间排列,将听觉感受外化为视觉形象。

    接下来三句仍叙眼前景、耳边声,不过己由旷野之外进入客舍之内,时间也已是夜静更深。蜡烛有芯,燃时滴泪;蛩即蟋蟀,秋寒则鸣。这两种意象,积淀了深重的“伤别”和“悲秋”的情绪。“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是杜牧《赠别》诗中的名句。“蟋蟀不离床,伴人愁夜长”,这是贺铸自己的新辞(《菩萨蛮》)。两句正好用来为此处一段文字作注。“共苦”者,非“烛”与“蛩”相与为苦,而是“烛”、“蛩”与我一道愁苦。这是移情作用。

    上片结末五句,写烛影曳,蛩声颤抖,愁人已不能堪了,偏又传来断断续续的砧声,因思念征人而夜不成寐的闺妇们正挥杵捣衣,准备捎给远方的夫婿。接着词人忽地一笔跳开,转从砧杵之为秋声这一侧面来写自己所受的震动:岁月如骏马奔驰,又是一年行将结束了这是时序之感,更是人生之慨。

    下片首五句中,词人痛楚地写出了人生的秋天。

    过片后四句,即二句一挽,二句一跌,叙写青春幻想生命历程中的破灭:年轻时尚气使酒,自视甚高,满以为司春之神会加意垂青,自己的生活道路上酒下一片明媚的春光;谁知道多年来仕途坎坷,沉沦下僚,竟被驱来遣去,南北奔波,无有宁日呢?东君,即为司春之神,此处当指掌握词人命运的君主。青春消歇,事业蹉跎,词人自不免有英雄失路的深恨,欲向知已者诉说。然而“幽恨无人晤语。”冷驿长夜,形只影独,实无伴侣可慰寂寥。此句暗里反用《诗·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语。此处,词以极为含蓄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因听思妇砧杵而触发的怀人情绪表露出来。

    结末四句,词人放笔直抒那千山万水所阻隔不了的相思:幸有天边明月曾经窥见过我们欢会的秘密,那么,就请它陪伴着化作彩云的伊人飞到我的梦里来,尔后,再负责把她送回去吧!这里,词人化用谢庄《月赋》中“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这一传诵千古的名句,但词人却视“明月”为具备感情和主观行为能力的良媒,其艺术魅力似又谢《赋》之上了。

    此词以景语起,以情语结,起三句以炼字胜,己自登高;末三句以炼意胜,更造其极。全词笔力遒劲,挥洒自如,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梦相亲(木兰花)

    贺铸

    清琴再鼓求凰弄,紫陌屡盘骄马鞚。

    远山眉样认心期,流水车音牵目送。

    归来翠被和衣拥。

    醉解寒生钟鼓动。

    此欢只许梦相亲,每向梦中还说梦。

    贺铸词作鉴赏

    此词以自叙传的形式,写一个男子对他所钟爱的一个女了的狂热追求,以及这位男子失恋的痛苦和对姑娘的一往情深。

    上片起首两句对仗展现了两个互不相同的场景第一个场景重现了司马相如卓王孙家宴会上,以《凤求凰》曲向卓文君表达爱情那戏剧性的一幕。只是男女主角换成了词人和他的意中人。第二个场景为繁华的大街,所谓“紫陌屡盘骄马鞚”,是写词人认准了伊人的香车,跟前撵后地转圆圈,欲得姑娘秋波飞眼、掀帘一顾吧。“鼓琴”、“盘马”两句虽同是写追求,貌似平列,其实并非语意的简单重复,那场景变化中,有时间的跨度,有事态的发展,也有情感的升级。

    第三句“远山眉样认心期”并非紧承第二句写“盘马”时之所见,而是遥接首句,四溯“鼓琴”之事。“远山眉”见旧题汉刘向《西京杂让》:“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首句既以词马相如自况矣,此处乃就势牵出文君以比拟伊人,密针细缕,有迹可寻。“心期”犹言“心意”,词人似乎从那姑娘的眉角眼梢看出了她对自己的好感。补此一笔,就给出了前两句之间略去了的一个情节进展的关捩,既以见当时之“鼓琴”诚为有验,又以见后日之“盘马”良非无因。与第二句错位对接,写的是香轮轧轧,轻雷滚动,姑娘的辎姘车渐行渐远了,而他却仍然驻马目送。

    下片首二句表现主人公失恋的痛苦,“归来翠被和衣拥,醉解寒生钟鼓动”,写主人公喝了一场闷酒,回到家里,衣裳也没脱便抱被而眠。及至酒醒,已是夜阑,但觉寒气袭人,但听钟鼓催更。结二句“此欢只许梦相亲,每向梦中还说梦”,妙笔锋两到,实不可执一求之。具体来说,一方面,它以逆挽之势插入前二句间,追补出自己“拥被”之后、“醉解”之前做过一场美梦,是为叙事之用;另一方面,它又以顺承之势紧继前两句之后,抒发梦后深沉感慨自是入骨情语。似此“梦中说梦”之“梦”,且每每发生,不止今夕一枕而已,其哀感顽艳之程度全可意会两句中有刻骨的相思、铭心的记忆、含泪的微笑与带血的呻吟堪为全词之警策。“梦里相亲”,但凡热恋中人,几乎无不有此情幻,是属对于实际生活现象的直观,还不足为奇;而“梦中说梦”,则完全是词人的再创造了,正是这一点上表现出他的匠心独运。

    词之结尾二句,以梦中说梦为情语,表达出炽热的感性光华,表明词人运用缘情布置缈恍惚之境的艺术手法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准。

    ●菩萨蛮

    贺铸

    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送。

    波渺夕阳迟,不自持。

    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

    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

    贺铸词作鉴赏

    此词突破了向来以山、水、烟、柳等外界景物来喻愁的手法,把难于捉摸、无影无踪的抽象愁情表现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全词从上片的奇特联想,无端怨责,到下片的文心起伏,一波三折,写有情人分别后思想感情的一系列变化,极为细腻真实。尤其是“因思成梦。梦回新别的设想,更是抓住了情的关键。

    起首一句“彩舟载得离愁动”,“彩舟”,是行人乘坐之舟。长亭离宴,南浦分携,行前执手,一片哀愁,而今兰舟已缓缓地离开了码头。然而这位行人的心头却还是那样悲哀,他甚至觉得这载人载货的舟上,已经装满了使人不堪负担的离愁,真是联想奇特,语新意深。

    第二句“无端更借樵风送之”“无端”,无缘无故,没来由:“樵风”,典出《会稽记》。讲的是郑宏年轻时上山砍柴,碰到了一位神人。他向神人请求若耶溪上“旦,南风;暮,北风”,以利于运柴,后果如所愿。此处用“樵风”,即有顺风的意思。这一句写的是:船借着顺风飞快地远航而去,那伫立岸边送行的心上人的倩影,很快就不可得见。词人五内俱伤,哀感无端,不由地对天公产生了奇特的怨责: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没来由送来一阵无情的顺风,把有情人最后相望的一丝安慰也吹得干干净净呢!

    第三句“波渺夕阳迟”,词意由密转疏,情中布景。词人展望前程,天低水阔,烟波迷离。一抹夕阳的余晖,沉沉的暮霭之中,看上去是那样的凄凉。独立苍茫,一叶孤舟上茕茕孑立的行人遂生“不自持”的无限感慨!魂销魄散,惝恍迷离,凄恻缠绵,无复生意。

    换头重笔另开,设想别夜的落寞惆怅。“良宵谁与共”,明知无人共度良宵而故作设问,突出了舍心上人而再也没有其他人可以和自己共度时光的执着痴情。“赖有窗间梦”句是说,只有独卧窗下,神思魂萦的梦境中才能和心上人再一次相见。一个“赖”字,说明词人要把梦中的欢聚作为自己孤独心灵的唯一感情依托。这两句,一问沉痛,一答哀婉,有力地表现了自己别后的孤独和凄凉。词人煞费苦心地为自己构筑了一个痴情而又感伤的希望,冷酷的现实面前,又不得不亲手把它击得粉碎。

    结拍“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是说梦中的欢会诚然是缠绵热烈的,无奈梦总是要醒的;而梦醒之后,一番梦会之欢欣恰又导致了“一番新别离”的痛苦!全词以感慨作结,余音不绝,抓住了爱情的关键,梦回新别离的痛苦更甚,如此作法,言尽而味不尽。

    ●琴调相引·送范殿临赴黄岗

    贺铸

    终日怀旧翻送客,春风祖席南城陌。

    便莫惜离觞频卷白。

    动管色,催行色;动管色,催行色。

    何处投鞍风雨夕?

    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

    纵明月相思千里隔。

    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尺,勤书尺。

    贺铸词作鉴赏

    此为送别词。词中充分地发挥词的声情美,巧妙地利用叠句的回环往复,造成形式上的错落有致,一咏三叹,以参差不齐之句,写郁勃难状之情,使人恬吟密咏之中,更强烈地体会到词人低回缥缈的别离情绪。

    首句“怀归”二字,点出方回此时正羁宦天涯,他乡为客。“怀归”之前冠以“终日”,则无时无刻不思念家乡,盼望着能够早日归去的满腹牢愁,已经溢于言表。这种心情之下,又要为朝夕相伴、志同道合的挚友送别,所以词人这两者之间连以“翻”字,顿时把客中送客,宦愁加离愁的怅触和伤感全盘托出。这一句自王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化出,但变旷达为执着,层深浑成,感情更为沈郁。

    “春风”句点时、地。“祖”,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的一种活动:“祖席”,引申为饯行酒宴。春风骀荡,风和日丽,本来正宜于与知友郊外踏青,水边饮宴,现却要南城陌上的长亭为他饯行,这样,平常的叙事被涂上了一层浓郁的感伤色彩。

    “便莫惜”句写离宴。“卷白”,即“卷白波”。宋黄朝英《缃素杂记》卷三:所谓卷白波者,盖卷白上之“酒波耳,言其饮酒之快也。”词人只以一句席间的劝酒辞即代替了以上之一切,使主客二人,悒悒寡欢,愁颜相向,以酒浇愁之场景如目前。“卷白”之上加以“频”,“频”之前再加以“莫惜”,“莫惜”之上再以“便”字承上句转折,语气沉痛,字字重拙。友情之笃,分携之苦,见于言外。

    上片最后几句是一叠句,以声传情,点醒临行即。这个时候,席间奏起了凄婉的骊歌,那可能就是催人泪下的《阳关三叠》吧!悲凉的乐曲席间回荡,也离人的心头回荡,似乎提醒、催促着行人立即上路。三字短句回环反复,“动”和“催”字重复出现,都深化了此时此刻离人茫然若失的惆怅。

    下片设想别后的情景。前两句一问一答,描画出一幅山程水驿、风雨凄迷的古道行旅图,把词人对范殿监体贴入微的关切之情具体化,形象化。“临水驿,空山驿”的一再咏叹,更是把野水空山,荒驿孤灯的寂寞和凄凉渲染得淋漓尽致。结拍两句,笔锋陡转,振起全篇。一别而后,千里相隔,临清夜而不寐,睹明月而相思,这当然是去留双方将面临的凄婉现实。

    然而方回“明月相思千里隔”之前加一“纵”字,立刻使地域上的千里相隔失去了应有的份量。真挚的友情将会超越时空,全词就“梦咫尺,勤书尺”这样语重情长的再三嘱托中结束,余音袅袅,令人回味。

    ●石州引

    贺铸

    薄雨收寒,斜照弄睛,春意空阔。

    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

    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

    还记出关来,恰而今时节。将发。

    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

    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

    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贺铸词作鉴赏

    此词抒写离别相思之情。作品内容上虽无新意,但炼字的精工方面却向为世人称道。关于这一点,王灼《碧鸡漫志》中,介绍得颇为具体:“贺方回《石州慢》予见其旧稿。‘风色收寒,云影弄睛’,改作‘薄雨收寒,斜照弄睛’;又‘冰垂玉箸,向午滴沥檐楹,泥融消尽墙阴雪’改作‘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消尽龙沙雪。’”

    起首两句写由雨而睛。初春天气阴冷,细雨绵绵,午后云开雾散,雨止天睛,“弄睛”二字写出了雨后斜阳照射下万物焕然一新的景象。“春意空阔”一句,便是这种景象的概括。接着就由近而远地渲染,近处写得具体、细致——“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远景则阔大、苍茫——“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龙沙,沙漠地带的通称。)层次井然,笔势酣畅多姿。贺铸是善于炼字的,“薄雨”与“斜照”对比鲜明,于变化之中烘托出雨后斜阳的光彩和温暖,显出春意的盎然,空气的清新,景色的明静,以至“才黄”的柳色也引人注目。“烟横”几句,写得境界开阔,画面丰富,景中含情。这样“春意空阔”也就有了更形象的依托。上片歇拍两句,收束前文写景之句,使景语化为情语,使上面所写景物与词人的生活经历相联系,使之具有特定的内涵,例如:“空阔”,是雨止天睛、四宇寥廊之景,然而此时此刻愈是空阔,则愈觉孤寂,愈能触发思亲怀人的感情:“长这柳色”是景,然亦含有别情:“烟横”三句,也暗写了雁归人不归、春归人未归的感慨。这两句,实为全词意脉的枢细。

    过片沿着“还记”追思当年的分别。“将发”二字,写自己即将辞别登程,极其干净利落。“画楼”二句写酒楼宴别,“红泪”,指佳人胭脂沾满了离别的泪水。“顿成轻别”,追忆以往,透露出无限悔恨之情。“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音尘,即信息。这两句语浅情深。年年盼相见,盼音信,然而却是“音尘都绝”,表现出别后之思和思而不见之苦。由“轻别”而思,而悔,而愁。思与悔已融合上面的写景叙事之中。作者先以一问句引出“愁”字,“共有”二字又逗出了两地同愁。“芭蕉不展丁香结”,芭蕉叶卷而不舒,丁香花蕾丛生,芭蕉、丁香两个形象都是用来形容愁心不解。这一句化用唐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诗句。同时,也是化用了那女子诗中的两句,这样既回答了愁之深,又表达了了解和怜惜之意。

    结句“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两”字与“共有”相呼应,厌厌,愁苦的样子。这两句写得空灵蕴藉,既总括了回首经年,天各一方,两心相念,音信杳然,只有“玉楼明月长相忆”;也说出了,关山渺邈,天涯之思,对景难排,心底总隐藏着不灭的思念和期望。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转入叙事,整首词熔写景、抒情与叙事一炉,写得委婉曲折,意味深长。

    ●望湘人

    贺铸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伴。

    被惜余薰,带惊剩眼。

    几许伤春春晚。

    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

    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须信鸾弦易断。

    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

    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

    青翰棹舣,白苹洲畔。

    尽目临皋飞观。

    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贺铸词作鉴赏

    此为伤离怀人之作。词中以典雅华丽、蕴藉凝炼的语言和动荡开合、严密浑然的结构,先由景到情,复由情到景,一波三折,回旋往复,浑成深厚,有飞扬顿挫、一咏三叹之妙。李攀龙评比词曰:“词虽婉丽,意实展转不尽,诵之隐隐如奏清庙朱弦,一唱三叹。”上片起首三句,由室外而室内,由写景而入抒情,迷离惝恍,哀感顽艳。“厌”字下接以四字对句,写室外充满生机之盎然春意,极细腻,极柔媚。莺声恰恰而到枕,花香温而动帘,春光明媚,欣欣生意,本应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现冠不合常理之“厌”字,立刻化欢乐之景而为悲哀之情,变柔媚之辞而为沉痛之语。哀愁无端,一字传神,为全篇定调。故明代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曰:“‘厌’字嶙峋。”第三句具体描写“厌”字之神理。“魂”而曰“醉”,则借酒浇愁,已非一时:“梦”而曰“愁”,则梦魂萦绕,无非离绪。醉、愁交织,充斥胸臆,作者此时,欲不厌春景,又将何如!

    接下来三句写室内景物,透露“醉魂愁梦”之由。“余薰”谓昔日欢会之余香,“剩眼”指腰中革带空出的孔眼。词人以一“惜”字写出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之悲哀,以一“惊”字写出朝思暮愁、形削骨立之憔悴。“几许”句为上片词意之枢细。“伤春”总上,“春晚”启下,刻意伤春而春色已晚,其中既有韶华易逝、春意阑珊之悲哀,亦暗含与恋人往日共度春光而今不可复得之痛苦,情感颇为复杂,语气极其沉重。

    “泪竹”三句亦景亦情,情景交融,意谓一派浓暖的暮春天气里,湘妃斑竹,旧痕犹鲜,屈子佩兰,其香已老,所出徒为愁人提供触景伤情的材料而已。歇拍以“记”字领起,再由景到情,拍合旧事,振起上片。此二句紧承前之的层层铺垫和渲染,收束上片荡气回肠之愁情,于平实的叙述中寄寓沉重的哀伤。

    过片抒情,前两句承上启下,直抒胸臆。鸾弦易断,好事难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上句借弦断喻自己与情人的分离,然而心中未始不残存着鸾胶再续的一线希望;下句化用钱起“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省试湘灵鼓瑟》)句意,言这一线希望顿时破灭。“须信”和“奈”两个虚词一承一转,把郁积心头的落寞和绝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认”字以下,直至“尽目临皋飞观”,都是望中所见。以眼前之景达“曲终人远”之情,情中置景,细腻熨贴。词人登“临皋飞观”而望远,则洲畔白苹萋萋,江边画舫停泊,即目皆为旧日景物,然而昔时双双携手水边弄波之旧处,却再也见不到心上人轻盈的体态。

    结拍构思奇特,非同凡响。“不解”句,上应“鸾弦易断”、“曲终人远”,以加倍笔法,深化此时凄婉欲绝的心情。伊人一去,不仅相见无期,而且杳无间信,使人愁肠百结,肝胆俱裂。“幸有”一句,强颜自慰,愈见辛酸,些许温情与欣喜之中,带有无限的凄凉和感伤,使人从燕归人远,燕双人孤的意象中莸得深沉的感慨与回味。

    《蓼园词选》评此词“意致浓腴,得《骚》、《辨》之遗。张文潜称其乐府妙绝一世,幽索如屈宋,悲壮如苏、李,断推此种。”此乃深透之语。

    ●芳草渡

    贺铸

    留征辔,送离怀。

    羞泪下,撚青梅。

    低声问道几时回。

    秦筝雁促,此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蓬菜。

    千里地,信音乖。

    相思成病底情怀?

    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贺铸词作鉴赏

    此词以女子的口气,采用叙事的手法,委婉曲折地写出年轻的妻子与夫君分别时难舍难分,愁肠欲断的情景。全词不事雕琢,清丽自然,朴实无华,使人耳目一新。

    上片起首两句省去了夫妻分别的详细经过和具体情状,富有典型性地抓住“征辔”将行那转眼即逝的一刹那,挥洒自己的笔墨:年轻的妻子对丈夫苦苦挽留,频频劝饮。——用留马和送杯来表现。词人突出一“留”、“一送”两个动作,简明扼要,语浅意深。

    以下三句,词人突出了妻子一“留”一“送”、一“泪下”、一“撚”、一问五个动作,细腻熨贴,委婉曲折地表现年轻妻子悲痛欲绝的心理活动。先是“泪下”,未语而先泪,泪并且如断线珍珠簌簌而落,当可知她内心的痛苦。“泪下”之前冠以“羞”,说明此情此景,这位少妇未曾惯经,正示其为新婚,新别。下面接以“撚青梅”,“撚”用手指搓转,这是下意识的动作。欲言则羞,欲不言则心中有无数话儿要倾吐,所以左右为难,低首撚梅。典出李白《长干行》其中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清梅”的诗句,故成语“青梅竹马”多用来指青年男女幼时天真无邪的交往。这里词人借用“青梅”二字来暗示这对年轻夫妇由两小无猜而结为良缘。离别的痛苦终于战胜了新婚的羞涩。故最后再接以“问”,“问”之前又限以“低声”,“问”之后又续以“几时回”,未发而盼早归,明知一去千里,归期难准,而问以“几时回”,可以说已经写尽了女了痴情。

    状难写之境如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秦筝”句以下,全为妻子最后的送行之语。“秦筝”,弦乐器的一种,传为秦卜蒙恬所造。“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柱可以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促”迫也,近也,柱移近则弦急。后汉侯瑾《筝赋》有“急弦促柱”之句。因此“雁促”也就是柱促,即弦急,弦急则音高。这两句意思谓和你分别以后,今夜还有什么心思弹筝呢?

    过片以下仍是女子对丈夫的嘱咐。本来,离别千里之遥运,两地音信之隔绝,这感觉是去留双方彼此同之的,这里却用一个“君”字领起,就有设身处地代他说了出来的意味。“蓬菜”,传说中仙人海上所居之处,此借指丈夫去处之遥远;不止于远,而且音信难通,这样就会因想念妻子而相思成病。她不要求丈夫寄信寄物,而要求他把相思成病时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怀,以及种种烦恼,寻个方便寄送给她。这里面含义颇丰:一要他把满腔愁苦,百般烦恼,尽情向她倾吐出来,以减轻心里的郁闷;二要他把那些精神负担送给她,让她来代替承受。三要他把这种相思成病的情怀和烦恼也送给她,她情愿自己承受双重的精神重压,而不让丈夫再有负担。这种痴情的要求,是不合常理的,然而词人却以此把妻子对丈夫的爱惜表现得淋漓尽致。

    ●点绛唇

    贺铸

    一幅霜绡,麝煤熏贝贰纹丝缕。

    掩妆无语,的是消凝处。

    薄暮兰桡,漾下苹花渚。

    风留住。

    绿杨归路,燕子西飞去。

    贺铸词作鉴赏

    此词表现一对情侣乍别的悲伤和别后的思恋。词之上片从居者也即女方写,写情人离别;下片转写行者亦即男方,写既别之后。全词采用潜气内转之法,层次的演进从画面的转换中表现出来,极尽含蓄蕴藉之致,初读不知所云,但觉晦涩,反复吟咏之后,文义自通,别有情趣。这种秾密深隐的艺术风格,犹如橄榄之味,苦尽而甘,味美于回。

    上片首二句,“霜绡”即素绢,此处指手帕。词中写手帕,常用“罗帕”、“鲛绡”一类字面,这里用“霜绡”,突出它的洁白如霜,还有象征纯洁的意思。又手帕的量词往往称“一方”这里却改用“一幅”以突出它的大。“麝煤”是熏炉中所燃烧的香料。以上两句系用曲笔,很婉约地暗示读者:那女子因与情人离别而伤心哭泣,流了许多眼泪,一大块手绢都浸透了,故须放熏炉上烘烤。言“熏贝贰纹丝缕”,则分明是泪雨不曾睛,手绢刚烘干又沾湿,不知反复熏焙了多少次,以至于丝帕的香味达到饱和,浓得刺鼻了。“掩妆无语”,改从正面点明女主人公用手绢捂住脸,“竟无语凝咽”此句以简洁凝炼的语言,营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写得新奇而又生动。

    末句更直截了当地揭出“悲莫悲兮生别离”的旨意。“的是”,犹言“确是”。“消凝”,为“消魂凝魂”的缩语,谓感怀伤神。“处”,此表时间,用如“时”。此句与“掩妆”句紧密配合,使起首两句的意象落到实处,化为明朗。

    过片“薄暮”二句,叙行者于傍晚时解缆启程。一“漾”字炼得甚好,见出此行乃迫不得已,故决不肯急帆快桨,而只是随波逐流。无意中,船儿却漂向了开满白苹花的水中小洲。古代风俗,姑娘们每于上已、寒食、清明等春日佳节出游郊野水滨,采集白苹花赠送给自己的情人。词中男主人公应当也享受过这样的幸福。如今,蓦地见到那凝结着爱情的一丛丛小花,怎不勾起记忆中温馨甜蜜的往事?怎不触发心底里不可遏止的相思?这就逗出了下文。“风留住”,三字单独成句。明明是人不忍行,故稍遇逆风即小泊苹渚,徜徉于伊人昔曾采花之地,无限依依,妙不说破,却借助拟人化的手法,把风儿写得极有情意。

    结拍两句用唐人顾况《短歌行》“紫燕西飞欲寄书”句歇后。贺词中用此句处甚多,如《九回肠》:“赖有雕梁新燕,试寻访、五陵狂。小华笺,付与西飞去,踊双愁黛,再三归字,囗九回肠。”《凤栖梧》:“小砑绫笺,偷寄西飞燕。”《菱花怨》:“会凭紫燕西飞,更约黄囗相待。”《木兰花》:“西飞燕子会来时,好付小笺封泪帖。”皆可与本篇对参。此二句言主人公刚刚踏上旅途,就迫不及待地托燕子捎信给心上人,抒写出深沉而又急切的相思之情。

    此词善于扌瞿取生活中最能集中表现情侣间特定情感的典型素材,将男女主人公的一往情深抒写得婉曲动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画眉郎(好女儿)

    贺铸

    雪絮雕章,梅粉华妆。

    小芒台、榧机罗缃素,古铜蟾砚滴,金雕琴荐,玉燕钗梁。

    五马徘徊长路,漫非意,凤求凰。

    认兰情、自有怜才处,似题桥贵客,栽花潘令,真画眉郎。

    贺铸词作鉴赏

    此词写一位待字闺中的少女对于爱情、婚姻的理性思考,同时也表现了他的花容月貌、多才多艺和情志趣味。作者词中通篇用典,使词的意蕴更为丰富,人物形象更为饱满,大大扩大了词的含量。

    上片起首二句概括地介绍女主人公:她是一位待字闺中的少女,一位才貌双绝的佳人。“雪絮雕章”,用晋代才女谢道韫咏雪的故事,她曾用“未若柳絮因风起”形容大雪纷飞景象,赢得谢安赞赏。作者似介绍说:我们这位女主人公的雕章琢句的本领,亦不减谢道韫呢!“梅粉华妆”,用南朝宋寿阳公主故事。

    相传寿阳公主于人日卧含章殿下,有梅花一朵飘着其额,拂之不去。后世女子遂纷纷仿效,争为“梅花妆”。这里,作者告诉人们:词中女子也是天生丽质的美人,她靓妆入时,大有寿阳公主的风采呢。

    以下数句,转而不厌其详地展览女主人公闺房里的陈设。“小芒台,榧机罗缃素”,说女子香闺俨然是一小小藏书阁,榧木几案上罗列着重重书卷。“古铜蟾砚滴”,闺房里还陈设着古雅精巧的文具,一种铜制的蟾蜍,注水于其腹中,放砚台旁,能自动吐出水泡,供人研墨(见宋何《春渚纪闻》)。“金雕琴荐”,闺房里还有名贵的鸣琴,看那琴垫绣着金鹰图饰。琴垫华美如此,那琴更加宝贵了。“玉燕钗梁”,说女儿家的闺房自然少不了各种精致首饰,那雕着飞燕形状的玉钗,真是精美。通过以上一番铺陈,词人女主人公不同凡响的闺房、它的雅致的陈设、它的文化气氛中,暗“寓这位佳人的气质、素养和情操。

    过片二句:“五马徘徊长路,漫非意,凤求凰。”写女主人公写对这些高贵的求婚者不屑一顾,再高的官儿也徒有非份之想而已!

    结尾五句,揭开谜底,用一连串的散句郑重表述这位少女对于如意郎君的期望:“认兰情、自有怜才处,似题桥贵客,栽花潘令,真画眉郎。”她爱的是风流才子,是像司马相如和潘岳那样的人。据《华阳国志》记载,司马相如早年离故乡赴京城时,曾成都升仙桥上题字云:“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也。”后果为汉武帝赏识。潘岳,晋代著名美男子,也是一位才子,作河阳县令,曾境内遍植桃李,时称河阳一县花。这两人都是文采风流,为古代女子倾慕的人物。她们这种追求比之那种单纯追求荣华富贵的庸俗生活,格调要高尚得多。

    这首以爱情为题材的词,不写爱情的缠绵悱恻,却一反常态、另辟蹊径地展示妙龄少女对于爱情的理性思考,这有宋一代的词苑中的确是不同凡响、别具一格的。

    ●减字浣溪沙

    贺铸

    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

    几家村落几声砧。

    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

    只无人与共登临。

    贺铸词作鉴赏

    此词虚实相生地展现了当下词人登临所见的眼前之景和伊人作伴。词人当初凝着醉眼所观赏的往久之景,通过今久情景的对比,流露出作者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怅惘心绪。全词意境沉郁,语言收放自如。

    词的上片写登临所见:清澈的秋水,映着斜阳,漾起金波。一片平展的树林延伸着,平林那边,隐隐地横着远山。疏疏的村落,散见川原上,传出断断续续的砧杵声。接下去,下片前两句说昔年曾登此楼,风景与今相似。而词人今日面对此景,究竟唤起何种感慨,却到结句“只无人与共登临”才点明,原来昔日同登此楼的人,今已不,只剩下作者孑然一身,伫立于楼上了。联系贺铸的生平看,那位不能同来的人,可能是他的眷属。至此,可以感到上片所写的那秋水斜阳,那远山平林,那村落砧声,都不再是客观的景物了,而是词人心中眼中,都有一种伤心说不出处,这种伤心说不出的情绪,借助于末句的点醒,令人于言外得之,倍觉其百感苍茫,含蕴深厚。

    此词虚实相生地展现了当下词人登临所见的眼前之景和伊人作伴。词人当初凝着醉眼所观赏的往文之景,通过今文情景的对比,流露出作者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怅惘心绪。全词意境沉郁,语言收放自如。

    ●减字浣溪沙

    贺铸

    楼角初销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撚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贺铸词作鉴赏

    此词通篇写景而又句句含情。作者空灵,细腻的景物描写中,寄托了作者对独处深闺的玉人艳羡怜爱的情怀。全词意境清幽淡远,笔法奇妙独特,写景、咏物造微入妙,给人以美人享受。

    上片首句写一角红楼的上面,一缕晚霞正消逝。“初”,是刚刚的意思。这一句不是一幅静止的画,它给人以动感。“淡黄扬柳暗栖鸦”。杨柳淡黄,知是初春。此句写淡黄杨柳之中,有乌鸦栖息其中。这里用了一“暗”字,就更给人以景物清幽之感。但下句境地更美:玉人,本来是美的;月下玉人,更美。月下的梅花,那该是“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吧。正是“以境衬人”,则月美,花美,人更美了。上阕展现的是一幅清幽澹雅的图画,直使人有超尘绝俗之感。

    下片重点表现月下玉人的心理活动。过片一句写佳人笑捻香花归绣房,使人如闻其声,欲逐芳踪。这个“笑”是因梅花的清新气息令人高兴而笑,还是想起了旁的什么事情来?词中深藏不露,未予点破。

    接下来一句:“更垂帘幕护窗纱”,写美人放下帘幕,使它挡住纱窗,因为东风吹来,比入夜时又冷了一些,为的是使屋子里暖和点。这“寒”的程度的加深,她室外时就已感觉到,所以才归户,垂帘。这缘故移到末句点明,是《浣溪沙》作法上的需要。此调下片首两句大都用对偶句,末句单承作结,极不易写好。张炎《词源》说到词的“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所举擅于此道的词人中就有贺铸。

    贺词小令的结尾确是不凡,其手法是多样的。结尾“东风寒似夜来些”一句,既绾住上两句的归户与垂帘的人物活动,又回带上片从霞消到月上一段时间历程,可称妙笔。此句与其说是写美人乍暖还轻冷的感觉,还不如说是写月下看美人者的心情。可以想像,他眼见的一切美景都随着帘幕之垂而消逝了,他怎能不心猿意与呢?初春入夜晚风微寒,佳人该归洞户,该垂帘护窗的,但他却见不到她的倩影。听不到她的笑声了,于是心里感到一阵寒凉……

    杨慎《词品》谓此词“句句绮丽,字字清新,当时赏之,以为《花间》。《兰畹》不及,信然。”这一评语,较为准确地概括了此词的艺术风格。

    ●减字浣溪沙

    贺铸

    闲把琵琶旧谱寻,四弦声怨却沉吟。

    燕飞人静画堂深。

    欹枕有时成雨梦,隔帘无处说春心。

    一从灯夜到如今。

    贺铸词作鉴赏

    此词是闺怨词中的佳作。词中前五句一句一意境,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出极缠绵悱恻的情感。末句一笔叫醒,使全篇实处皆虚,陡入胜境,加强了全词情感的力度和深度。《白雨斋词话》评此词结句云:“妙处全结句,开后人无数章法。

    上片起首一句用韦庄《谒金门》词“闲抱琵琶寻旧曲”句。“把”、“抱”同义。“谱”,这里也指曲。“曲”而书之于纸为“谱”,“谱”而付诸管弦为“曲”。“寻”为“重温”之义。全句写一位少女百无聊赖,随意抱持琵琶重弹旧曲。次句“四弦声怨却沉吟”承上,言琵琶的四根弦上发出凄怨的音响,一似人深思时的微吟咏叹。“却”字与“旧”字是词眼所,“却”字见出琵琶声之“怨”、之“沉吟”,恰与弹曲者的主观意愿相反:本欲解闷,适增其愁。

    可见,上句所谓“旧谱”,并非单指过时的曲子,而是指往日与恋人聚会时曾经弹奏过的乐调。那时候两情欢悦,因此琴声欢快,如今两情隔绝,虽抚弦更弹旧曲,企望用美好的回忆来自我安慰,但无论如何也奏不出旧日的愉悦之音了。第三句“燕飞人静画堂深”,语意层而进。少女幽居闺中,孤寂无偶,只有梁燕作伴。燕子似乎不忍心听到这哀怨的琴声,飞走了;少女本人也不能终曲,放下了拨子。一个“静”字,一个“深”字写出了闺中又恢复了先前那种死一般的静止,意境深邃。

    过片两句为对比。上联写少女斜靠着枕头,有时象宋玉《高唐赋》里那位“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巫山神女一样,梦中飞到情人身边,重渲染情之烈;下联写一道门帘,就象沉重的棺盖,使闺中人与世隔绝,无处诉说她的怀春相思之心,重点出现况之苦。

    歇拍写“灯夜”即正月十五元宵节夜前后几天城市处处张灯结彩,通宵达旦供人玩赏,平日藏深闺人未识的姑娘们,难得这样的好机会,可获准外出嬉游。本篇所写的少女,最后一次见到恋人,就元夜。从那之后,魂牵梦绕,却至今未唔。此句七个字用数字写时间,把前此的种种情感反复并深化了。大有点石成金之妙。陈廷焯即以此为例,评曰“妙处全结句,开后人无数章法”(《白雨斋词活》)。

    ●小重山

    贺铸

    花院深疑无路通。

    碧纱窗影下,玉芙蓉。

    当时偏恨五更钟。

    分携处,斜月小帘栊。

    楚梦冷沉踪。

    一双金缕枕,半床空。

    画桥临水凤城东。

    楼前柳,憔翠几秋风。

    贺铸词作鉴赏

    此词抒写情侣离别相思的情怀。词中于上片虚而若实,写梦中相会;下片实中有虚,写梦回凄凉。全词通过叙写别后经年。相思成梦。梦回凄凉的真实情景,从设想和现实两方面表出了主人公对爱人的诚挚深情。整首词化景物为情思,语弥淡而情弥深,读来别有一番风味。

    上片起首一句,“疑”字用得极妙。这个“疑”,不仅写出男主人公之“疑”而且表明是梦中之“疑”。相别日久,朝思暮想,以致因情生幻,“灵魂出窍”,梦中跋涉千里,来到了过去曾经和心上人欢会的旧地。夜阑人静,月明星稀,看着那花木繁茂,曲折幽深的花园,不禁心生疑虑,种种忐忑不安的测度借“疑无路通”表现出来,写得迷离惝恍。

    碧纱句,重点“芙蓉”上。《西京杂记》卷二说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以后有“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长恨歌》)、“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李珣《临江仙》)等句,都是以“芙蓉”来喻美人,此处袭用前人的这种用法。“芙蓉”之上加以“玉”字,前面又限以“碧纱窗影下”之绝美环境,真是形神俱现,呼之欲出。主人公拂柳穿花,孑孑前行,刚刚绕过那幽雅的回廊,已经看到心上人伫立如梦如幻的朦胧碧纱窗影下,似玉琢芙蓉,嬝嬝婷婷,顾盼生辉,笑颜以待。

    “当时”句写良夜何其,欢娱很短,正当两人意惬情浓、热烈缠绵之际,东方已白,晓钟发动,这怎能不使人产生“偏恨”的感慨呢!冠以“当时”二字,应是既指今梦,亦指昔时,动荡变幻之中,虚实莫变。

    “分携”句谓晓钟的声声催促之下,两人户外执手依依,洒泪相别,那清冷的月光斜照帘栊之上,更增添了别离的痛苦和感伤。

    换头一句承上启下,由虚入实。用宋玉《高唐赋》梦怀王与神女梦中相会之典,故词句以“楚梦”借指上片的情事。蓦然惊觉,梦冷踪沉,残月残烛,空虚寂寞。眼前精心绣制的金缕双枕,反衬出主人公此时的孤独;身边空荡荡的半床鸳被,更使他黯然。这两句是全词的词眼结拍两句,又化实为虚,从对面写起。“凤城”,即京城,男主人公这时正远天涯,而他所恋的女子却远京城东边一角。由上句的“双枕”、“半床”,很自然地联想起对方对自己的思念。词人以楼前杨柳几度秋风、几度凋零来暗示女方的失望和憔悴,赋情于物,亦物亦人,更得含蓄蕴藉之妙。

    ●天门谣

    贺铸

    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

    清雾敛,与闲人登览。

    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

    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

    贺铸词作鉴赏

    此为登临怀古词,是作者登采石峨眉亭时所作。

    采石今属安徽与鞍山,长沙南岸,濒江有牛渚矶,绝壁嵌空,突出江中。其西南方有两山夹江耸立,谓之天门,其上风浮翠拂,状如美人的两道峨眉。神宗熙宁年间,太平州知叫左牛渚矶上筑亭,以便观览天空奇景,遂名为“峨眉亭”。

    上片起首三句道出了采石地理形势的险要和历史作用的巨大。滔滔大江,天限南北。偏安江左的小朝廷,每每建都金陵,凭恃长江天险,遏止北方强敌的南下。而当涂地处金陵上游,牛渚、天门,正是金陵的西方门户。词言“七雄”,当是连南唐也计算内。“豪占”,犹言“雄踞”。“清雾敛,与闲人登览。”谓雾气消散,似乎有意让人们登矶游览。“与”,这里是“予”、“放”的意思,这个字下得很妙。将那本无生命的“雾”写活了。

    下片不落窠臼,江声山色,无一语道及,偏说要等到月上潮平、笛吹风起之时,细数古都金陵传来的报时钟鼓。“月上潮平波滟滟”,化用梁何逊《望新月示同羁》诗:“滟滟逐波轻。”“塞管轻吹新阿滥”之“塞管”即羌笛,笛为管乐,塞上多用之,故称。“阿滥”,笛曲名。南唐尉迟。偓《中朝故事》载骊山多飞禽,名“阿滥堆”唐明皇采其鸣声,翻为笛曲,远近传播。唐颜师古《急就篇注》曰“阿滥堆”即鴳雀的俗名。“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之“西州”,东晋、刘宋间杨州刺史治所,因金陵台城之西,故名。“更点”,古代一夜分五更,每更又分五点,皆以钟鼓报时。词人登蛾眉亭,时上午雾散后,“待”字以下,纯属愿望、想象之辞。这里虚境实写,江月笛风,垂手能掬,遐钟远鼓,倾耳可闻,再者,游人流连忘返,竟日览胜而兴犹未尽,还要继之以夜,那好山好水的魅力,不着一手,尽得风流。

    全词时而剑拔弩张,气势苍莽,时而轻裘缓带,情趣萧闲,整首词写得大起大落,大气磅礴,读之令人荡气回肠。词中凭吊前朝兴亡,给人的感悟和启示十分深刻:天险救不了云朝覆灭的命运,昔日“七雄豪占”的军事重地,今却成为“闲人登览”的旅游胜地,人们不难从中得出江山守成德不险的深刻历史教训。

    ●西江月

    贺铸

    携手着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

    临分少伫已伥伥,此段不堪回想。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

    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孤舟枕上。

    贺铸词作鉴赏

    此词爱情词中的佳作。全词用笔句句紧逼,用意层层深入,沉郁顿挫,情厚意婉,将主人公与恋人的别后相思之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上片首二句以极其工整的对句,温馨旖旎地写出了男女欢会这样一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态:一对情侣,姹紫嫣红、争芳斗艳的小园深径里携手赏花,夜静人寂、凉风习习的幽雅斜廊上扶肩待月,卿卿我我,情意绵绵。这两句极其生动而概括。

    接下来两句一反起首二句追忆欢会时的热烈缠绵,陡然转入今日回想时的悲凉,形成感情上的巨大落差,从而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产生了动魂荡魄的艺术效果。“怅怅”,迷惘不知所措貌。上句以一“已”字,突出了惜别之际,稍作延伫,已经若有所失、怅然迷茫的悲哀;下句又以“不堪”二字相呼应加倍写出今日回想时的痛心疾首,凄婉欲绝。这两句与李商隐《锦琴》诗中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可谓意境相类,但各尽其妙。

    下片四句层层深入地具体说明往事不堪回首的原因。第一句“欲”字,是说自己主观上的愿望。和心上人分别之后,羁宦天涯,见面固然已属痴想;然而谁料就连互通音问,互慰愁肠这一点愿望也由于人如天远,书无由达而落空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主观的愿望被客观的现实无情地击碎,这种情况下去回想旧日的欢会,这是一“不堪”。

    第二句“难”字,是客观环境对自己所造成的影响。“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一个人对着孤灯,凄清寂寞,百无聊赖,漫漫长夜中咀嚼着分离的痛苦,当然会产生长夜如年那样难以销磨的无限感慨。这是二“不堪”。第三句“小窗风雨”是耳边所闻。听着风雨敲打窗扉之声,词人不禁肝肠俱碎。“碎”字极炼而似不炼,情景两兼,可称得上是著一字而境界全出。这是三不堪。第四句收束全词,以“更”透进一层,指出以上之种种,全发生,“孤舟枕上”,把羁旅愁思、宦途枨触与恋情打成一片。这是四“不堪”。

    ●六州歌头

    贺铸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毛发耸。

    立谈中,死生同。

    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矜豪纵。

    轻盖拥,联飞鞍,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

    间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

    乐匆匆。

    似黄梁梦。

    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

    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

    簿书丛,鹖弁如云众,用,忽奇功。

    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

    不清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贺铸词作鉴赏

    此词为一首自叙身世的长调。词中回忆了作者少年时代任侠侠气的豪侠生活,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爱国壮志难得一酬的愤激之情。全词熔叙事、议论和抒情于一炉,配以短小的句式,急促的音节,集苏轼之豪放与周邦彦之律吕于一身,雄姿装彩,不可一世,读来令人有神采飞扬。雄健警拔,苍凉悲壮之感。追忆词人上片京都所度过的六七年倜傥逸群的侠少生活。起首二句即李白《赠从兄襄阳少府皓》诗之所谓“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为整个上片的总摄之笔。以下,便扣紧“侠”、“雄”二字来作文章。“肝胆洞”至“矜豪纵”凡七句,概括地传写自己与伙伴们的“侠”、“雄”品性:他们肝胆相照,极富有血性和正义感,听到或遇到不平之事,即刻怒发冲冠;他们性格豪爽,侪类相逢,不待坐下来细谈,便订为生死之交;他们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答允别人的事,决不反悔;他们推崇的是出众的勇敢,并且以豪放放不羁而自矜。“轻盖拥”至“狡穴俄空”凡九句,则具体地铺叙自己和俦侣们的“侠”、“雄”行藏:他们轻车簇拥,联镳驰逐,出游京郊;他们闹嚷嚷地酒店里毫饮,似乎能把大海喝干;他们间或带着鹰犬到野外去射猎,一霎间便荡平了狡兔的巢穴。上两个层次,即有点,又有染;既有虚,又有实;既有抽象,又有形象,这就立体地展现了一幅雄姿壮彩,不可一世的弓刀侠客的恢宏画卷。

    片末句“乐匆匆”三字、下片首句“似黄粱梦”四字,是全词文义转折、情绪变换的关棙。作者青年时代生活朝气蓬勃、龙腾虎掷,虽然欢快,可惜太短促了,好象唐传奇《枕中记》里的卢生,做了一场黄粱梦。寥寥七字,将上片的赏心乐事连同那兴高采烈的气氛收束殆尽,骤然转入对自己二十四岁至三十七岁以来南北羁宦、沉沦屈厄的生活经历的陈述。

    “辞丹凤”至“忽奇功”凡十句,大意谓自己离开京城到外地供职,乘坐一叶孤舟飘泊旅途的河流上,唯有明月相伴。官品卑微,情怀愁苦,落入污浊的官场,如鸟笼,不得自由。象自己这样的武官成千上万,但朝廷重文轻武,武士们往往被支到地方上去打杂,劳碌于案牍间,不能够杀敌疆场,建功立业。十来年的郁积,一肚皮的牢骚,不吐不快。因此这十句恰似黄河决堤,一浪赶过一浪。

    以下六句,是全词的。元祐三年三月,夏人攻德靖砦,同年六月,又犯塞门砦。这消息传到僻远的和州,大约已经是秋天了。异族入侵,国难当头,本该是英雄大有用武之地的时候。然而,朝中投降派当道,爱国将士们依然壮志难酬。“笳鼓动”六句,便掷地有声地抒写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满腔悲愤之情军乐吹奏起来了,边疆上发生了战事。而渴望投身疆场的爱国志士,却无路请缨,不能生擒对方的酋帅,献俘阙下,就连随身的宝剑也秋风中发生愤怒的吼声!这几句,壮怀激烈,慷慨悲壮,正气凛然,可歌可泣,把词人的满腔爱国热诚和忧患意识抒写得荡气回肠,感人至深,读来令人感奋不已。

    结尾三句,笔锋突转,一波三折,由慷慨激昂转为悲凉舒缓,游山逛水,拊琴送客中宣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沉郁,读来令人扼腕感叹。“登山”句截用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手寄”句似从嵇康《酒会》诗“但当体七絃”句化出。而与下“目送”句联属,又是翻用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目送征鸿,手挥五絃”。句句都与送别有关。

    苏门词人中,贺铸最受推崇。张耒曾云:“方回乐府妙绝一世,感丽如游金、张之堂,妖冶如揽嫱、施之袂,幽洁如屈一宋,悲壮如苏。李。”(《东山词序》)本篇辞情慷慨,音调激昂,充分表现了他继承苏词雄姿壮采风格的一面。艺术上,全词不为声律所缚,反能利用声律之精密组织,以显示其抑塞磊落、纵恣不可一世之气概。整首词三十九句,其中三言句达二十二句之多,最长的句子也不超过五言,而且三十九句中三十四句押韵,“东”、“董”、“冻”平上去三声通叶,这就形成了句短韵密、字音洪亮的特色,很好地配合了此词的豪放风格。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