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解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49章 治国平天下(2/2)
    修之于国,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透过修身的印证,他的思想才会纯真;把修身之道推及一家,他的品德就会在一家之中保留下来;把修身之道推广到一乡,他的品德就会在一乡中成长;把修身之道推广到一国,他的品德就会在一国中获得丰收;把修身之道推广到整个天下,他的品德就会普及整个天下。

    承上节,说明欲建功于天下者,必须以道德化天下;以道德化天下,必须从我做起。这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一致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儒家并不真正懂得修身之道,孟子虽然有一定的养生功夫,但其境界毕竟是低层次的,远远不能和彻悟大道的老子相比。因此,儒家只能推行“家国同构”的治国思想以及仁、义、礼、忠、孝等伦理观念,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家长制为核心的封建等级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导观念就成为历史必然。道家则是“身国同构”思想,其生命哲学是追求心灵的无限自由,政治哲学则是追求人人平等自由。“身国同构”和“家国同构”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造就的必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有且只有“身国同构”的哲学思想,才能指导人类达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实现天下大同的美好理想。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所以,观一身之德,可知治身之道;观一家之德,可知治家之道;观一乡之德,可知治乡之道;观一国之德,可知治国之道;观天下之德,可知治天下之道。我为什么知道天下是这样(有道或无道)的呢?就是以德为标准来衡量的。

    值得一提的是,衡量社会的道德水平,不能仅从语言、行为上来衡量,也不能仅从社会的繁荣程度上来衡量,还应从社会成员的整体健康状况包括精神、心理等方面去衡量。因为修身悟道首先是从强身健体、端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开始的。完善的治国之法来源于治身之德,治身之道和治国之道是相辅相成的。

    本章是老子的身国同构思想。哲学的世界化首先是哲学的自我化,凡是善于建功立德的人,必须以人为本,从修养自身做起。治身之道、处世之道、治国之道是统一的,而正确的处世之道、治国之道必须通过治身之道来体悟。欲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不能凭口头说教,而是要从推广道德功开始,由点到面,由近及远,逐渐普及。一旦人人功成德就,天下也就太平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