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解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03章 无为之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尚贤:标榜贤良,崇尚有为。“尚贤”是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其实质就是“贤人政治”。贤人政治就是与“法治”相对立的“人治”。在社会里,贤与不贤,是以统治者的利益标准来衡量的,符合统治者利益需求的,树为贤人,可得高官厚禄,从而名利双收。尚贤的结果,是使人们在权力的诱惑下争做表面文章。因此,贤多是假贤。有道之世,尚法不尚贤,法律高于一切。只有在法制社会,才有不争名、不争利、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真贤涌现。

    难得之货:凭借正常手段从正常渠道难以得到的东西,凡指钱财。有之则贵,无之则贱,致使人的膨胀而成为盗贼。

    见可欲:见,通“现”,呈现、炫耀的意思;可欲:可以使膨胀的东西,指美色。欲可抑不可纵,统治者不炫耀美色,人们不因此而迷乱心性。心性不乱,则身心健康,社会安定。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圣人之治,即“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虚其心,即正心,是修练道德功的首要条件。练功时,要平心静气,忘怀名利得失,扫除心中的一切私心杂念。心虚则气聚,气聚则神凝,神凝则朴生。虚其心不是让心空着,无所事事,无所适从,而是积极主动地打扫出洁净的家园,接纳那至诚不移、至高无上的心灵。她是转变人们的观念,实现返朴归真的必要条件,是人的能动作用的具体体现。当今社会,人们不是“虚其心”,而是“实其心”,权力、金钱、美色充满心田,终日心事重重,劳苦愁烦。一虚一实,则圣凡有别。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