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释注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民悦则取之,民不悦则不取(2/2)

    【读解】

    孟子在这里的表态非常谨慎,两种选择都摆给齐宣王了,任你自己去选择。用我们今天的看法,有点摸棱两可。不过,如果我们仔细琢磨,还是可以发现,孟子其实是支持齐宣王去占领燕国的。因为他已经说过,如果占领燕国而使燕国老百姓高兴,那就占领它。而他又明明知道,当齐国的军队进入燕国时,燕国的老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怎么不高兴呢?所以,他的倾向性意见还是有的,只不过说得很谨慎罢了。毕竟,这是牵涉到战争的大事啊,而儒者在通常情况下是反对战争的。

    不过,我们看《战国策.燕策》的记载,孟子可就说得是不是这样含含糊糊了,而是直截了当地对齐宣王说:“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这也可以证明孟子是主张齐宣王占领燕国的。大概史书所记没有忌讳,而作为经书的《孟子》所记为圣者讳,作了润饰,因而显得含糊而谨慎,这也是可能的罢。

    问题并不在于怎么记,倒是在于,一贯反对“霸道”,反对战争的孟子,怎么会去支持齐宣王进占燕国呢?要知道,这不仅有侵略之嫌,而且还是趁火打劫啊!

    原来,作为亚圣人,孟子与圣人孔子一样,并不是死搬教条,抱缺守残的书呆子,而是具有非常灵活的通权达变思想。因为他认为当时燕国的老百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不反对齐宣王的占领军去进驻。只要燕国的老百姓真的欢迎齐队去,那这支军队去进驻。只要燕国的老百姓真的欢迎齐队去,那这支军队去解放他们,就是仁意之师。何况,他也说得很清楚,如果齐国的军队进驻以后反倒使燕国百姓的“水益深,火益热”,那也是不行的(这在下面一章得到了证实)!

    所以,孟子也并不是一味反对战争,只要是正义的,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战争,他也是支持的。这种权变的思想,正如前几章齐宣王说自己有好勇、贪财、好色等等毛病,他都说没有关系一样,是以“民本”为原则的。这一点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