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用问答形式就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各种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击敌方法。本篇共十组问答,除第一组和第十组的位置可以肯定以外,其它各组的前后顺序是整理者编次的。
十问(1)
兵问曰:交和而舍(2),粮食均足,人兵敌衡(3),客主(4)两惧。敌人圆阵以胥(5),因以为固,击[之奈何?曰]:击此者,三军之众分而为四五,或傅(6)而佯北,而示之惧。
彼见我惧,则遂分而不顾。因以乱毁其固。驷鼓同举,五遂(7)俱傅。五遂俱至,三军同利。此击圆之道也。
交和而舍,敌富我贫,敌众我少,敌强我弱,其来有方,击之奈何?日:击此者,□阵而□(8)之,规而离之,合而佯北,杀将其后,匆令知之。
此击方之道也。
交和而舍,敌人既众以强,劲捷以刚,锐阵以胥,击之奈何?击此者,必三而离之,一者延而衡(9),二者□□□□□恐而下惑,下上既乱,三军大北。此击锐之道也。
交和而舍,敌既众以强,延阵以衡,我阵而待之,人少不能,击之奈何?击此者,必将三分我兵,练我死士,二者延阵张翼,一者材士练兵(10),期其中极(11)。此杀将击衡之道也。
交和而舍,我人兵则众,车骑则少,敌人十倍,击之奈何?击此者,当保险带隘(12),慎避广易(13)。故易则利车,险则利徒。此击车之道也。
交和而舍,我车骑则众,人兵则少,敌人十倍,击之奈何?击此者,慎避险阻,决而导之,抵诸易(14)。敌虽十倍,便我车骑,三军可击。此击徒人(15)之道也。
交和而舍,粮食不属(16),人兵不足俧(17),绝根而攻,敌人十倍,击之奈何?曰:击此者,敌人既□而守阻,我……反而害其虚。此击争□之道也。
交和而舍,敌将勇而难惧,兵强人众自固,三军之士皆勇而无虑,其将则威,其兵则武,而理强梁偼(18),诸侯莫之或待(19)。击之奈何?曰:击此者,告之不敢,示之不能,坐拙而待之,以骄其意,以惰其志,使敌弗识,因击其不□,攻其不御,压其骀(20),攻其疑。彼既贵既武,三军徙舍,前后不相睹,故中而击之,若有徒与。此击强众之道也。
交和而舍,敌人保山而带阻,我远则不接,近则无所(21),击之奈何?击此者,彼敛阻移□□□□□则危之,攻其所必救(22),使离其固,以揆其虑(23),施伏设援,击其移庶(24)。此击保固之道也。
交和而舍,客主两阵,敌人形箕(25),计敌所愿,欲我陷覆,击之奈何?击此者,渴者不饮,饥者不食,三分用其二,期于中极,彼既□□,村士练兵,击其两翼,□彼□喜□□三军大北。
此击箕之道也。七百一十九
(1)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
(2)和,军队左右垒门。舍,扎营。意谓两军相对,准备交战。
(3)敌,相当。意谓双方人力和武器相当。
(4)客指进攻的一方,主指守御的一方。
(5)胥,等待。
(6)傅,借为薄,迫近,接触。
(7)遂,借为队。
(8)参看《十阵》注(47)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