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记述孙膑与齐威王、田忌关于用兵的问答。前一部分就敌我兵力对比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作战方法。后一部分主要指出用兵最重要的是“必攻不守”。
威王问(1)
齐威王问用兵孙子(2),曰:“两军相当,两将相望(3),皆坚而固,莫敢先举(4),为之奈何?”孙子答曰:“以轻卒尝(5)之,贱而勇者将(6)之,期于北(7),毋期于得(8)。为之微阵以触其侧(9)。是谓大得。”威王曰:“用众用寡有道乎?”孙子曰:“有”。威王曰:“我强敌弱,我众敌寡,用之奈何?”孙子再拜曰:“明王之问。夫众且强,犹问用之,则安国之道也。命(10)之曰赞师。毁卒乱行(11),以顺其志,则必战矣。”威王曰:“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用之奈何?”孙子曰:“命曰让威。必臧其尾,令之能归(12)。长兵(13)在前,短兵(14)在□,为之流弩,以助其急者(15)。□□毋动,以待敌能(16)。”威王曰:“我出敌出,未知众少,用之奈何?”孙子[曰](17):“命曰……威王曰:“击穷寇奈何?”孙子[曰]……可以待生计矣。”威王曰:“击均(18)奈何?”孙子曰:“营而离之(19),我并卒(20)而击之,毋令敌知之。然而不离(21),按而止(22)。毋击疑。”威王曰:“以一击十,有道乎?”孙子曰:“有。攻其无备,出其不意(23)。”威王曰:“地平卒齐(24),合(25)而北者,何也?”孙子曰:“其阵无锋也。”
威王曰:“令民素听(26),奈何?”孙子曰:“素信(27)。”
威王曰:“善哉!言兵势不穷(28)。”
田忌问孙子曰:“患兵者何也?困敌者何也?壁延不得者何也?失天者何也?失地者何也?失人者何也?请问此六者有道乎?”孙子曰:“有。患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故曰,三里{氵籍}洳将患军(29)……涉将留大甲(30)。故曰,患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壁延不得者{洰虫}寒(31)也,……奈何?”(32)孙子曰:“鼓而坐之(33),十而揄之(34)。”
田忌曰:“行阵已定,动而令士必听,奈何?”孙子曰:“严而示之利(35)。”
田忌曰:“赏罚者,兵之急者(36)耶?”孙子曰:“非。夫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37),令民畏上(38)也。可以益胜(39),非其急者也。”田忌曰:“权、势、谋、诈,兵之急者耶?”孙子曰:“非也。夫权者,所以聚众也。
势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诈者,所以困敌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40)所用,而子大夫(41)曰非其急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孙子曰:“料敌计险(42),必察远近,……将之道也。
必攻不守(43),兵之急者也。……骨也。”田忌问孙子曰:“张军(44)毋战有道?”孙子曰:“有。倅险增垒(45),诤戒(46)毋动,毋可□□毋可怒。”田忌曰:“敌众且武,必战有道乎?”孙子曰:“有。埤垒广志(47),严正辑众(48),避而骄之,引而劳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必以为久(49)。”田忌问孙子曰:“锥行者何也?雁行者何也(50)?篡卒(51)为士者何也?劲弩趋发(52)者何也?飘风之阵者何也?众卒(53)者何也?”孙子曰:“锥行者,所以冲坚毁锐也。雁行者,所以触侧应□[也]。篡卒力士者,所以绝阵取将(54)也。劲弩趋发者,所以甘战持久也。
飘风之阵者,所以回□□□[也]。众卒者,所以分功有胜也。”
孙子曰:“明主、知道(55)之将,不以众卒几(56)功。”孙子出而弟子问曰:“威王、田忌臣主之问何如?”孙子曰:“威王问九,田忌问七(57),几(58)知兵矣,而未达于道(59)也。吾闻素信者昌,立义……用兵无备者伤,穷兵(60)者亡。齐三世其忧矣(61)。”
……善则敌为之备矣。”孙子曰……
……孙子曰:“八阵已陈……
……孙子……
……险成,险成敌将为正,出为三阵,…………倍人也,按而止之,盈而待之,然而不□…………无备者困于地,不□者…………士死□而傅……(1)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
(2)齐威王问用兵的道理于孙膑。
(3)相望,对峙。
(4)先举,先采取行动。
(5)尝,试探。
(6)将,率领。
(7)期,预期。北,败北。
(8)得,得胜。
(9)微,隐蔽的。意谓以一部分隐蔽的兵力袭击敌军的侧面。
(10)命,名。
(11)卒,古代军队组织的一种单位。行,指队列。意谓故意使阵列显得混乱,以诱惑敌人。
(12)臧,疑借为藏。意谓隐蔽好后面的部队,以便撤退。
(13)长兵,长柄兵器,如戈矛。
(14)短兵,短柄兵器,如刀剑。
(15)弩,用机械发箭的弓。流弩,即机动的弩兵。意谓在危急的时候,以机动的弩兵救应。
(16)《通典》卷一百五十九引《孙子》佚文:“敌鼓噪不进,以观吾能。”“能”宇用法与此相近。
(17)“曰”宇原简写脱,据文义补。
(18)击均,攻击势均力敌的敌人。
(19)营,迷惑。离,分离。意谓迷惑敌人,使之分散兵力。
(20)并卒,集中兵力。
(21)不离,谓敌人不分散兵力。
(22)指我方按兵不动。
(23)此二句见于《孙子·计》。
(24)平,平敞。齐,严整。此句意谓地形和士卒条件都很好,却打败仗。
(25)合,交战。
(26)素,平时,一贯。听,听从命令。
(27)信,守信用。
(28)一说此句应读作:“善哉言!兵势不穷……”此简与下一简之间尚有缺简。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