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纪二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
[1]五月,乙酉朔,永康王兀欲召延寿及张砺、和凝、李崧、冯道于所馆饮酒。兀欲妻素以兄事延寿,兀欲从容谓延寿曰:“妹自上国来,宁欲见之乎?”
延寿欣然与之俱入。良久,兀欲出,谓砺等曰:“燕王谋反,适已锁之矣。”又曰:“先帝在汴时,遗我一筹,许我知南朝军国。近者临崩,别无遗诏。而燕王擅自知南朝军国,岂理邪!”下令:“延寿亲党,皆释不问。”间一日,兀欲至待贤馆受蕃、汉官谒贺,笑谓张砺等曰:“燕王果于此礼上,吾以铁骑围之,诸公亦不免矣。”
[1]五月,乙酉朔(初一),永康王兀欲召请赵延寿及张砺、和凝、李崧、冯道等人到自己的馆舍饮酒。兀欲的妻子素来以兄长事奉赵延寿,兀欲就从容地对赵延寿说:“妹妹远从契丹来,难道不想见见她吗?”赵延寿欣然和他一起走入后堂。过了许久,兀欲出来,对张砺等人说:“燕王蓄谋反叛,刚才已经把他锁起来了。”又说:“先帝在大梁时,留给我一个计划,允许我主持南朝军国大事。近日驾崩之前,没有其他遗诏。而燕王擅自主持南朝军国大事,岂有此理!”下令道:“赵延寿的亲友朋党,全都开释不予查问。”隔了一天,兀欲到待贤馆接受蕃、汉官员的拜贺,笑着对张砺等人说:“燕王如果真的在这里行这种礼仪,我就将用铁甲骑兵包围此地,诸位也就难免遭殃了。”
后数日,集蕃、汉之臣于府署,宣契丹主遗制。其略曰:“永康王,大圣皇帝之嫡孙,人皇王之长子,太后钟爱,群情允归,可于中京即皇帝位。”于是始举哀成服。既而易吉服见群臣,不复行丧,歌吹之声不绝于内。
几天以后,集中蕃、汉大臣到恒州府衙,宣读契丹主的遗诏。遗诏大略说:“永康王,是大圣皇帝的嫡长孙,是人皇王的长子,太后所钟爱,群情所归,可以在中京即皇帝位。”于是开始为先帝举哀,穿起丧服。然后又换上吉服接见群臣,不再行丧礼,歌声乐声在署内响个不停。
[2]辛卯,以绛州防御使王晏为建雄节度使。
[2]辛卯(初七),后汉高祖任命绛州防御使王晏为建雄节度使。
[3]帝集群臣庭议进取,诸将咸请出师井陉,攻取镇、魏,先定河北,则河南拱手自服。帝欲自石会趋上党,郭威曰:“虏主虽死,党众犹盛,各据坚城。我出河北,兵少路迂,旁无应援,若群虏合势,共击我军,进则遮前,退则邀后,粮饷路绝,此危道也。上党山路险涩,粟少民残,无以供亿,亦不可由。近者陕、晋二镇,相继款附,引兵从之,万无一失,不出两旬,洛、汴定矣。”帝曰:“卿言是也。”苏逢吉等曰:“史弘肇大军已屯上党,群虏继遁,不若出天井,抵孟津为便。”司天奏:“太岁在午,不利南行。宜由晋、绛抵陕。”帝从之。辛卯,诏以十二日发北京,告谕诸道。
[3]后汉高祖召集群臣在朝廷商议进军路线。众将领都建议从井陉出兵,攻取镇、魏二州,先平定河北,河南就会自己拱手称臣。高祖想从石会出兵,进军上党。郭威说:“契丹主虽然死了,可是党羽部众还很强盛,各自占据坚固的城池;我们出兵河北,士兵缺少,道路迂回,帝边没有接应救援,如果这些胡虏联合攻击我军,那么我军前进则受阻击,后退,则受拦截,运粮道路也会断绝,这是条危险的道路。上党的山路艰险难走,沿路粮少民穷,没有供给,也不能走。近来陕、晋二镇相继向我们投诚归附,如果率兵从这里走,是万无一失的,不出二十天,洛阳、大梁就可平定了。”高祖说:“爱卿所说极是。”苏逢吉等人说:“史弘肇的大军已驻札在上党,胡虏们相继逃跑,不如从天井出兵,奔赴孟津最为便捷。”司天官上奏道:“太岁星在午的方位,不利于南行。应该从晋、绛二州进军到达陕州。”高祖听从了这种意见。辛卯(初七),诏令十二日从北京发兵,向各道宣布通知。
[4]甲午,以太原尹崇为北京留守,以赵州刺史李存为副留守,河东幕僚真定李骧为少尹,牙将太原蔚进为马步指挥使以佐之。存,唐庄宗之从弟也。
[4]甲午(初十)后汉高祖任命太原尹刘崇为北京留守,赵州刺史李存为副留守,河东幕僚真定人李骧为少尹,牙将太原人蔚进为马步指挥使来辅助他们。李存是后唐庄宗的堂弟。
[5]是日,刘弃洛阳,奔大梁。
[5]这一天,刘放弃洛阳逃奔大梁。
[6]武安节度副使、天策府都尉、领镇南节度使马希广,楚文昭王希范之母弟也,性谨顺,希范爱之,使判内外诸司事。壬辰夜,希范卒,将佐议所立。都指挥使张少敌,都押牙袁友恭,以武平节度使知永州事希萼,于希范诸弟为最长,请立之;长直都指挥使刘彦、天策府学士李弘皋、邓懿文、小门使杨涤皆欲立希广。张少敌曰:“永州齿长而性刚,必不为都尉之下明矣。必立都尉,当思长策以制永州,使帖然不动则可;不然,社稷危矣。”彦等不从。天策府学士拓跋恒曰:“三十五郎虽判军府之政,然三十郎居长,请遣使以礼让之;不然,必起争端。”彦等皆曰:“今日军政在手,天与不取,使他人得之,异日吾辈安所自容乎!”希广懦弱,不能自决;乙未,彦等称希范遗命,共立之。张少敌退而叹曰:“祸其始此乎!”与拓跋恒皆称疾不出。
[6]武安节度副使、天策府都尉、代理镇南节度使马希广是楚国文昭王马希范同母的弟弟,性情恭谨温顺,马希范喜欢他,让他处理内外各司的事务。壬辰(初八)夜里,马希范去世,将领们商议拥立人选。都指挥使张少敌、都押牙袁友恭,认为武平节度使兼主持永州事务的马希萼,在马希范兄弟中年龄最大,建议立马希萼。长直都指挥使刘彦,天策府学士李弘皋、邓懿文,小门使杨涤,都希望立马希广。张少敌说:“马希萼年长而为人刚强,必定不肯屈居都尉马希广之下是很明显的。如果一定要立马希广,就要想个长远之计来控制马希萼,使他顺从不动就可以,如果不这样,国家社稷就危险了。”刘彦等不答应。天策府学士拓跋恒说:“三十五郎马希广即使主理军政大事,但三十郎马希萼年龄居长,也应派遣使者以礼相让;不然,一定会起争端。”刘彦等人都说:“现在军政大权在手,上天赐予而不取,让他人得到,今后我们这些人哪有安身之处!”马希广为人懦弱,不能自己决断;乙未(十一日),刘彦等称有马希范遗命,共同拥立马希广。张少敌退下来叹息道:“大祸就要从这里开始了!”从此和拓跋恒都称有病,不再出门。
[7]丙申,帝发太原,自阴地关出晋、绛。
[7]丙申(十二日),后汉高祖从太原起兵,从阴地关开往晋、绛二州。
丁酉,史弘肇奏克泽州。始,弘肇攻泽州,刺史翟令奇固守不下。帝以弘肇兵少,欲召还。苏逢吉、杨曰:“今陕、晋、河阳皆已向化,崔廷勋、耿崇美朝夕遁去;若召弘肇还,则河南人心动摇,虏势复壮矣。”帝未决,使人谕诣于弘肇;曰:“兵已及此,势如破竹,可进不可退。”与逢吉等议合,帝乃从之。弘肇遣部将李万超说令奇,令奇乃降;弘肇以万超权知泽州。
丁酉(十三日),史弘肇奏报攻克泽州。开始,史弘肇进攻泽州,刺史翟令奇死守城池,攻不下来。后汉高祖认为是史弘肇兵少,想召回撤兵。苏逢吉、杨说:“现在陕、晋、河阳都已归顺我朝,崔廷勋、耿崇美早晚要逃跑,如果召回史弘肇,那么河南就会人心动摇,而胡虏的气焰会再度嚣张起来。”后汉高祖没决定,就派人将此事告诉史弘肇,史弘肇说:“军队已到达此地,就像势如破竹,只能前进而不能后退。”与苏逢吉等人的建议相吻合,后汉高祖于是就听从了这个意见。史弘肇派部将李万超前去说服崔令奇,令奇便归降了,史弘肇命李万超代理主持泽州事务。
[8]崔廷勋、耿崇美、奚王拽刺合兵逼河阳,张遇帅众数千救之,战于南阪,败死。武行德出战,亦败,闭城自守。拽刺欲攻之,廷勋曰:“今北军已去,得此城何用!且杀一夫犹可惜,况一城乎!”闻弘肇已得泽州,乃释河阳,还保怀州。弘肇将至,廷勋等拥众北遁,过卫州,大掠而去。契丹在河南者相继北去,弘肇引兵与武行德合。
[8]崔廷勋、耿崇美、奚王拽刺联兵逼近河阳城,张遇率领几千人马前往救援,在南阪和敌军展开战斗,战败而死。武行德从河阳城中出来助战,也战败了,退回城中闭门自守。拽刺想要攻城,崔廷勋说:“现在契丹的军队已向北撤退了,得到这座城池有什么用!而且杀死一个人还觉得可惜,更何况毁灭一个城呢!”听说史弘肇已取得泽州,于是就放弃河阳,退守怀州。史弘肇军队临近泽州,崔廷勋等人率领众军向北逃走,路过卫州,大肆抢掠而离去。契丹在河南的军队就相继逃往北方。史弘肇领兵和武行德会合。
弘肇为人,沈毅寡言,御众严整,将校小不从命,立挝杀之;士卒所过,犯民田及系马于树者,皆斩之;军中惕息,莫敢犯令,故所向必克。帝自晋阳安行入洛及汴,兵不血刃,皆弘肇之力也。帝由是倚爱之。
史弘肇为人稳重坚毅、沉默寡言,统领军队,号令严明、军纪整肃,大小将领稍不服从命令,立刻打死;士兵经过的地方,凡侵犯百姓田地和在树上系马的,一律斩首。军队中人人小心谨慎,不敢违犯军令,所以所向无敌、攻无不克。高祖从晋阳一路平安进入洛阳和大梁,士兵的刀枪没沾过血,都是靠了史弘肇之力。高祖从此更加倚重、喜爱他了。
辛丑,帝至霍邑,遣使谕河中节度使赵匡赞,仍以契丹囚其父告之。
辛丑(十七日),后汉高祖到达霍邑,派使臣招谕河中节度使赵匡赞,并把契丹囚禁他父亲赵延寿的事告诉他。
[9]滋德宫有宫人五十余人,萧翰欲取之,宦者张环不与。翰破锁夺宫人,执环,烧铁灼之,腹烂而死。
[9]德宫内有五十多名宫女,萧翰想要带走,宦官张环不给。萧翰砸坏宫门的锁。抢走宫女,抓起张环,用烧红的铁烙他,直把肚子烫烂而死。
初,翰闻帝拥兵而南,欲北归,恐中国无主,必大乱,己不得从容而去。时唐明宗子许王从益与王淑妃在洛阳,翰遣高谟翰迎之,矫称契丹主命,以从益知南朝军国事,召己赴恒州。淑妃、从益匿于徽陵下宫,不得已而出。至大梁,翰立以为帝,帅诸酋长拜之。又以礼部尚书王松、御史中丞赵远为宰相,前宣徽使甄城翟光邺为枢密使,左金吾大将军王景崇为宣徽使,以北来指挥使刘祚权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充在京巡检。松,徽之子也。
当初,萧翰听说后汉高祖率兵南下,想向北回国,因为怕中原无主后,必然大乱,自己就不能从容回国了。当时后唐明宗的儿子许王李从益和王淑妃在洛阳,萧翰派高谟翰去迎接他们,假称契丹主的命令,让李从益主持南朝军国大事,召自己去恒州。王淑妃和李从益藏在后唐明宗徽陵的下宫里,不得已才出来。到了大梁,萧翰立李从益为皇帝,并领着众酋长向他朝拜。命礼部尚书王松、御史中丞赵远为宰相,命前宣徽使甄城人翟光邺为枢密使,命左金吾大将军王景崇为宣徽使,命北来指挥使刘祚代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充任在京巡检。王松是王徽的儿子。
百官谒见淑妃,淑妃泣曰:“吾母子单弱如此,而为诸公所推,是祸吾家也。”翰留燕兵千人守诸门,为从益宿卫。壬寅,翰及刘辞行,从益饯于北郊。遣使召高行周于宋州,武行德于河阳,皆不至,淑妃惧,召大臣谋之曰:“吾母子为萧翰所逼,分当灭亡。诸公无罪,宜早迎新主,自求多福,勿以吾母子为意!”众感其言,皆未忍叛去。或曰:“今集诸营,不减五千,与燕兵并力坚守一月,北救必至。”淑妃曰:“吾母子亡国之余,安敢与人争天下!不幸至此,死生惟人所裁。若新主见察,当知我无所负。今更为计画,则祸及他人,阖城涂炭,终何益乎!”众犹欲拒守,三司使文安刘审交曰:“余燕人,岂不为燕兵计!”顾事有不可如何者。今城中大乱之余,公私穷竭,遗民无几,若复受围一月,无噍类矣。愿诸公勿复言,一从太妃处分。”乃用赵远、翟光邺策,称梁王,知军国事。遣使奉表称臣迎帝,请早赴京师,仍出居私第。
文武百官拜见王淑妃,淑妃哭泣道:“我们母子二人这样孤单弱小,却被你们各位推上这个位置,这是祸害我家呵!”萧翰留下一千名燕兵,把守各个大门,并作为李从益的值宿警卫。壬寅(十八日),萧翰和刘辞行,李从益在北郊为二人饯行。李从益派遣使者到宋州召高行周、到河阳召武行德,都不到,王淑妃害怕,召集大臣商量道:“我们母子被萧翰逼迫,本当去死。但你们都没有罪,应该及早准备迎接新的君主,为自己多多求福,不要以我们母子为念了!”大家被她的一番话所感动,都不忍背叛他们而离去。有人说:“现在集中各营兵马,不少于五千,和燕兵合力坚守一个月,北边必有救兵来到。”淑妃说:“我们母子本身就是亡国的苟活之人,怎么敢和别人争夺天下!已经不幸到这个地步了,生死就任人去裁夺吧。如果新的君主明察这一切,应当知道我们无负于人。如果现在再要计划用兵,那就会祸及他人,造成满城生灵涂炭,最终又有什么好处呢?”众大臣还要坚守城池抵抗,三司使文安人刘审交说:“我是燕人,还能不为燕兵着想!但事情有无可奈何的。现在城中大乱以后,无论官家私人都穷到了底,留下的百姓没多少,如果再被围一个月,那就没有能喘气的人。希望大家不要再说,一切都听从太妃的处理决定。”于是采用赵远、崔光邺的建议,李从益改称梁王,主持这里的军国之事;派出使者向后汉高祖奉表称臣迎帝,请他早日前来京师,并从宫中搬出住到私宅。
[10]甲辰,帝至晋州。
[10]甲辰(二十日),后汉高祖到达晋州。
[11]契丹主兀欲以契丹主德光有子在国,己以兄子袭位,又无述律太后之命,擅自立,内不自安。
[11]契丹主兀欲因为先帝耶律德光有儿子留在辽国,而自己是代替哥哥的儿子承袭皇位,又没有述律太后的命令,擅自即位,所以内心不安。
初,契丹主阿保机卒于勃海,述律太后杀酋长及诸将凡数百人。契丹主德光复卒于境外,酋长诸将惧死,乃谋奉契丹主兀欲勒兵北归。
当初,契丹主阿保机死于勃海,述律太后杀死酋长和众将领约几百人。这次契丹主德光又死于国外,酋长和众将们怕死,于是策划尊奉契丹主兀欲统率军队向北回国。
契丹主以安国节度使麻为中京留守,以前武州刺史高奉明为安国节度使。晋文武官及士卒悉留于恒州,独以翰林学士徐台符、李浣及后宫、宦者、教坊人自随。乙巳,发真定。
契丹主兀欲命安国节度使麻为中京留守,命前武州刺史高奉明为安国节度使。后晋的文武官员和士卒全都留在恒州,只让翰林学士徐台符、李浣以及后宫、宦官、教坊的舞乐人员跟随自己。乙巳(二十一日),从真定出发。
[12]帝之即位也,绛州刺史李从朗与契丹将成霸卿等拒命,帝遣西南面招讨使、护国节度使白文珂攻之,未下。帝至城下,命诸军四布而勿攻,以利害谕之。戊申,从朗举城降。帝命亲将分护诸门,士卒一人毋得入。以偏将薛琼为防御使。
[12]后汉高祖即位后,绛州刺史李从朗和契丹将军成霸卿等人抗拒诏命。后汉高祖派西南面招讨使、护国节度使白文珂攻打他们,但未能攻克。高祖来到城下,命令各部军队四面围住但不攻城,向李从朗等人晓以利害,劝谕归降。戊申(二十四日),李从朗开城投降。后汉高祖命令只派亲将分守各门,士卒一人也不许入城;命偏将薛琼为防御使。
[13]辛亥,帝至陕州,赵晖自御帝马而入。壬子,至右壕,汴人有来迎者。
[13]辛亥(二十七日),后汉高祖到达陕州,赵晖亲自牵皇帝的马进城。壬子(二十八日),抵达石壕,大梁百姓有远来迎接的。
[14]六月,甲寅朔,萧翰至恒州,与麻以铁骑围张砺之第。砺方卧病,出见之,翰数之曰:“汝何故言于先帝,云胡人不可以为节度使?又,吾为宣武节度使,且国舅也;汝在中书乃帖我!又,先帝留我守汴州,今我处宫中,汝以为不可。又,谮我及解里于先帝,云解里好掠人财。我好掠人子女。今我必杀汝!”命锁之。砺抗声曰:“此皆国家大体,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麻以大臣不可专杀,力救止之,翰乃释之。是夕,砺愤恚而卒。
[14]六月,甲寅朔(初一),萧翰来到恒州,与麻合派铁甲骑兵包围了张砺的住宅。张砺正卧病在床,出来接见他们,萧翰就数落他说:“你为什么对先帝说胡人不可以作节度使?还有,我是宣武节度使,而且是国舅,你在中书就胆敢告我!还有,先帝留我守大梁,让我住在宫里,你却说不行。还有,在先帝面前诬告我和解里,说解里爱抢人的财物,说我爱抢人的女子。今天我一定得宰了你!”命人把他锁起来。张砺高声说:“这些事都有关国家大体,我确实说过。要杀就杀,还锁起来干什么?”麻说不能擅自杀戮大臣,极力解救、阻止,萧翰才把他释放。这天夜里,张砺又恨又怒而死。
崔廷勋见麻,趋走拜,起,跪而献酒,麻踞而受之。
崔廷勋看到麻,快步走上前去叩拜,并起身后跪着献酒,麻蹲坐着接受。
[15]乙卯,帝至新安,西京留司官悉来迎。
[15]乙卯(初二),后汉高祖到达新安,西京留守各司的官员都来迎接。
[16]吴越忠献王弘佐卒。遗令以丞相弘为镇海、镇东节度使兼侍中。
[16]吴越国忠献王钱弘佐去世。遗命委任丞相钱弘为镇海、镇东节度使兼侍中。
[17]丙辰,帝至洛阳,入居宫中;汴州百官奉表来迎。诏谕以受契丹补署者皆勿自疑,聚其告牒而焚之。赵远更名上交。
[17]丙辰(初三),后汉高祖来到洛阳,进入并居住宫中。大梁的文武百官奉上表章前来迎接。后汉高祖下诏书让那些接受契丹任命按排的人不要自己疑虑,将任命文告状牒收集起来烧掉。赵远改名为上交。
命郑州防御使郭从义先入大梁清宫,密令杀李从益及王淑妃。淑妃且死,曰:“吾儿为契丹所立,何罪而死!何不留之,使每岁寒食,以一盂麦饭洒明宗陵乎!”闻者泣下。
后汉高祖命令郑州防御使郭从义先头进入大梁,清理内宫,密令杀死李从益和王淑妃。淑妃临死前说:“我儿子是被契丹人立为皇帝,有什么罪而至死!为什么不能留下他一个,让每年的寒食节有一盂麦饭洒在明宗陵前呢!”听到的人都流下眼泪。
[18]戊午,帝发洛阳。枢密院吏魏仁浦自契丹逃归,见于巩;郭威问以兵数及故事,仁浦强记精敏,威由是亲任之。仁浦,卫州人也。
[18]戊午(初五),后汉高祖从洛阳出发。枢密院的官吏魏仁浦从契丹逃回,在巩县叩见后汉高祖。郭威问契丹的兵力和故事,魏仁浦为人精细敏捷、博闻强记,郭威从此亲近重用他。魏仁浦是卫州人。
[19]辛酉,汴州百官窦贞固等迎于荥阳。甲子,帝至大梁,晋之藩镇相继来降。
[19]辛酉(初八),汴州的窦贞固等文武百官在荥阳迎接后汉高祖。甲子(十一日),后汉高祖到达大梁,后晋的藩镇相继前来归降。
[20]丙寅,吴越王弘袭位。
[20]丙寅(十三日),吴越王钱弘承袭王位。
[21]戊辰,帝下诏大赦。凡契丹所除节度使,下至将吏,各安职任,不复变更。复以汴州为东京,改国号曰汉,仍称天福年,曰:“余未忍忘晋也。”复青、襄、汝三节度。壬申,以北京留守崇为河东节度使,同平章事。
[21]戊辰(十五日),后汉高祖下诏书实行大赦。凡是契丹所委任的节度使,下至将领官吏,各自安于职守,不再变更。又把汴州改为为东京,改国号为汉,年号仍称天福,他说:“我不忍忘却晋呵!”恢复青、襄、汝三州的节度使。壬申(十九日)任命北京留守刘崇为河东节度使、同平章事。
[22]契丹述律太后闻契丹主自立,大怒,发兵拒之。契丹主以伟王为前锋,相遇于石桥。初,晋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彦韬从晋主北迁,隶述律太后麾下,太后以为排陈使。彦韬迎降于伟王,太后兵由是大败。契丹主幽太后于阿保机墓。改元天禄,自称天授皇帝,以高勋为枢密使。
[22]契丹述律太后听说兀欲自立为契丹主,大怒,派兵前去抗击。契丹主兀欲派伟王为前锋,在石桥相遇。当初,后晋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彦韬跟随后晋出帝向北迁徙,隶属于述律太后麾下,太后任命为排陈使。李彦韬向伟王投降,太后的军队因此大败。契丹主把太后囚禁在阿保机墓旁。改年号为天禄,自称为天授皇帝,任命高勋为枢密使。
契丹主慕中华风俗,多用晋臣,而荒于酒色,轻慢诸酋长,由是国人不附,诸部数叛,兴兵诛讨,故数年之间,不暇南寇。
契丹主仰慕中原的风俗,所以多用原后晋的大臣,而他自己沉湎于酒色之中,轻视怠慢各位酋长,因此国内人不归附于他,各部落多次叛乱,就兴兵讨伐,所以几年里顾不上向南侵犯。
[23]初,契丹主德光命奉国都指挥使南宫王继弘、都虞候樊晖以所部兵戍相州,彰德节度使高唐英善待之。戍兵无铠仗,唐英以铠仗给之,倚信如亲戚。唐英闻帝南下,举镇请降;使者未返,继弘、晖杀唐英。继弘自称留后,遣使告云唐英反覆,诏以继弘为彰德留后。庚辰,以晖为磁州刺史。
[23]当初,契丹主耶律德光命奉国都指挥使南宫人王继弘、都虞候樊晖带领所部人马守卫相州,彰德节度使高唐英对他们很好。守兵缺乏铠甲兵器,高唐英就把铠甲兵器给他们,对他们倚重信赖就像亲戚一样。高唐英听说后汉高祖南下,带领本镇请求归降;派往的使者还没返回,王继弘、樊晖就已杀死了高唐英。王继弘自称为留后,派使者告诉说高唐英反复无常。后汉高祖诏令王继
弘为彰德留后。庚辰(二十七日),任命樊晖为磁州刺史。
安国节度使高奉明闻唐英死,心不自安,请于麻,署马步都指挥使刘铎为节度副使,知军府事,身归恒州。
安国节度使高奉明听说高唐英被杀,心里忐忑不安,向麻请求署理马步都指挥使刘铎为节度副使,主持军府事务,自己回归恒州。
[24]帝遣使告谕荆南。高从诲上表贺,且求郢州,帝不许;及加恩使至,拒而不受。
[24]后汉高祖派遣使者通告安抚荆南。高从诲上表章祝贺,并要求郢州,后汉高祖不答应;等到后汉高祖派的加恩使来到,高从诲拒不接受。
[25]唐主闻契丹主德光卒,萧翰弃大梁去,下诏曰:“乃眷中原,本朝故地。”以左右卫圣统军、忠武节度使李金全为北面行营招讨使,议经略北方。闻帝已入大梁,遂不敢出兵。
[25]南唐主听说契丹主耶律德光去世,萧翰放弃大梁逃往北方,下诏书道:“我眷恋着中原,那是本朝的故土。”派左右卫圣统军、忠武节度使李金全为北面行营招讨使,筹划攻取北方;听说后汉高祖已进入大梁,于是不敢出兵。
[26]秋,七月,甲午,以马希广为天策上将军、武安节度使、江南诸道都统,兼中书令,封楚王。
[26]秋季,七月甲午(十一日),后汉高祖任命马希广为天策上将军、武安节度使、江南诸道都统,兼中书令,封为楚王。
[27]或传赵延寿已死。郭威言于帝曰:“赵匡赞,契丹所署,今犹在河中,宜遣使吊祭,因起复移镇。彼既家国无归,必感恩承命。”从之。会邺都留守、天雄节度使兼中书令杜重威、天平节度使兼侍中李守贞皆奉表归命。重威仍请移他镇。归德节度使兼中书令高行周入朝,丙申,徙重威为归德节度使,以行周代之;守贞为护国节度使,加兼中书令;徙护国节度使赵匡赞为晋昌节度使。后二年,延寿始卒于契丹。
[27]有人传说赵延寿已经死了。郭威对后汉高祖说:“赵匡赞是契丹任命的,现在还留在河中,我们应派遣使者前往吊唁祭祀,从而起用他,并调换镇所。他已无家无国可归,一定会感恩戴德听从陛下的诏命。”后汉高祖听从这个建议。正值邺都留守、天雄节度使兼中书令杜重威、天平节度使兼侍中李守贞都奉上表章前来归顺。杜重威并请求调到其他藩镇。归德节度使兼中书令高行周前来朝觐。丙申(十三日),调杜重威为归德节度使,命高行周代替他;命李守贞为护国节度使,加官兼中书令;调护国节度使赵匡赞为晋昌节度使。过了二年,赵延寿才死于契丹。
[28]吴越王弘以其弟台州刺史弘同参相府事。
[28]吴越王钱弘派他的弟弟台州刺使钱弘共同参预相府事务。
[29]李达以其弟通知福州留后,自诣钱唐见吴越王弘,弘承制加达兼侍中,更其名曰孺。既而孺悔惧,以金笋二十株及杂宝赂内牙统军使胡进思,求归福州;进思为之请,弘从之。
[29]李达命他的弟弟李通主持福州留后事务,自己到钱唐拜见吴越王钱弘,吴越王承用制书加封李达为兼侍中,改他的名为孺。不久,李孺又悔又怕,用二十株金笋和其它珍宝贿赂内牙统军使胡进思,请求回归福州;胡进思替他请求,钱弘答应了。
[30]杜重威自以附契丹,负中国,内常疑惧;及移镇制下,复拒而不受,遣其子弘质于麻以求援。赵延寿有幽州亲兵二千在恒州,指挥使张琏将之,重威请以守魏;麻遣其将杨衮将契丹千五百人及幽州兵赴之。闰月,庚午,诏削夺重威官爵,以高行周为招讨使,镇宁节度使慕容彦超副之,以讨重威。
[30]杜重威自从投靠契丹、背叛中原后,心里常常疑惧;等到调任归德节度使的制令下达,他又拒不接受;他派自己的儿子杜弘到麻处作人质,以换取契丹的援兵。当时,赵延寿有二千名幽州亲兵驻扎在恒州,由指挥使张琏率领,杜重威请契丹派他们来帮助固守魏州。麻派将领杨衮率契丹一千五百人和幽州兵马前往。闰七月庚午(十八日),后汉高祖诏令削去杜重威的官职爵位,派高行周为招讨使,镇宁节度使慕容彦超为副招讨使,出兵讨伐杜重威。
[31]辛未,杨、郭威、王章皆为正使。时兵荒之余,公私匮竭,北来兵与朝廷兵合,顿增数倍。章白帝罢不急之务,省无益之费以奉军,用度克赡。
[31]辛未(十九日),杨、郭威、王章都为正使。当时正是兵荒马乱之后,国家、百姓都资财空乏,太原来的兵和后晋的兵合在一起,顿时兵员增加了几倍。王章建议后汉高祖取消不急之务,省去无益的化费来供给军队,费用开支才能足够。
[32]庚辰,制建宗庙。太祖高皇帝,世祖光武皇帝,皆百世不迁。又立四亲庙,追尊谥号。凡六庙。
[32]庚辰(二十八日),后汉高祖制令兴建宗庙。太祖高皇帝刘邦、世祖光武皇帝刘秀,都百代不迁。又建立了高祖、曾祖、祖、考四座亲庙,追尊谥号,共六座庙。
[33]麻贪猾残忍,民间有珍货、美妇女,必夺取之。又捕村民,诬以为盗,披面,抉目,断腕,焚炙而杀之,欲以威众。常以其具自随,左右悬人肝、胆、手、足,饮食起居于其间,语笑自若。出入或被黄衣,用乘舆,服御物,曰:“兹事汉人以为不可,吾国无忌也。”又以宰相员不足,乃牒冯道判弘文馆,李崧判史馆,和凝判集贤,刘判中书,其僭妄如此。然契丹或犯法,无所容贷,故市肆不扰。常恐汉人妄去,谓门者曰:“汉有窥门者,即断其首以来。”
[33]麻为人贪婪、奸诈、残忍,民间有的珍奇宝物、美丽妇女,他都一定要夺取到手。他还捕捉村民,诬陷为强盗,剥皮、挖眼、砍手,用火活活烧死,想用这些酷刑来威吓百姓。他常把那些刑具随身携带,居室周围悬挂有人的肝、胆、手、脚,而他在里面饮食起居,从容谈笑。进出有时身穿黄袍,乘坐天子的车驾,使用宫中物品,他说:“这些事,汉人认为不可,可是在我国是毫无忌讳的。”又因宰相人员不足,就用牒文命冯道兼判弘文馆,命李崧兼判史馆,命和凝兼判集贤馆,命刘兼判中书,他的僭越妄为竟到达如此地步。然而规定,契丹人如有犯法,不能宽免,所以街市店铺不受滋扰。他常怕城中的汉人偷偷跑掉,对把守城门的人说:“汉人如有窥探城门的,就砍掉他的脑袋来见我!”
麻遣使督运于州,州防御使薛怀让闻帝入大梁,杀其使者,举州降。帝遣郭从义将兵万人会怀让攻刘铎于邢州,不克。铎请兵于麻,麻遣其将杨安及前义武节度使李殷将千骑攻怀让于州。怀让婴城自守,安等纵兵大掠于邢、之境。
麻派使者到州督运粮草,州防御使薛怀让听说后汉高祖已入大梁城,就杀死那使者,率全州归降。后汉高祖派郭从义领兵一万会同薛怀让进攻邢州的刘铎,不能攻克。刘铎向麻请求救兵,麻派将领杨安和前义武节度使李殷率一千骑兵攻击州的薛怀让。薛怀让绕城固守,杨安等人纵兵大肆抢掠邢州、州一带。
契丹所留兵不满二千,麻令所司给万四千人食,收其余以自入。麻常疑汉兵,且以为无用,稍稍废省,又损其食以饲胡兵;众心怨愤,闻帝入大梁,皆有南归之志。前颍州防御使何福进,控鹤指挥使太原李荣,潜结军中壮士数十人谋攻契丹,然畏契丹尚强,犹豫未发。会杨衮、杨安等军出,契丹留恒州者才八百人,福进等遂决计,约以击佛寺钟为号。
契丹留在恒州的兵不满二千人,麻却让有关司衙发给一万四千人粮饷,他把多出的收入自己的腰包。麻常怀疑汉人兵将,而且认为毫无用处,逐渐地削减其兵员,又减少其粮食供给,而用来给契丹兵吃,众汉兵心里怨恨愤怒,听说后汉高祖入大梁,就都有向南投奔的意原。前颍州防御使何福进、控鹤指挥使太原李荣,暗地里联络军中的几十名壮士,谋划袭击契丹人,但怕契丹兵力尚强,所以犹豫没有发起行动。正赶上杨衮、杨安等人率兵外出作战,契丹留在城内的士兵才有八百人,何福进等人于是决定,约好以佛寺敲钟为起事信号。
辛巳,契丹主兀欲遣骑至恒州,召前威胜节度使兼中书令冯道、枢密使李崧、左仆射和凝等,会葬契丹主德光于木叶山。道等未行,食时,钟声发。汉兵夺契丹守门者兵击契丹,杀十余人,因突入府中。李荣先据甲库,悉召汉兵及市人,以铠仗授之,焚牙门,与契丹战。荣召诸将并力,护圣左厢都指挥使、恩州围练使白再荣狐疑,匿于别室,军吏以佩刀决幕,引其臂,再荣不得已而行。诸将继至,烟火四起,鼓噪震地。麻等大惊,载宝货家属,走保北城。而汉兵无所统一,贪狡者乘乱剽掠,懦者窜匿。八月,壬午朔,契丹自北门入,势复振,汉民死者二千余人。前磁州刺史李恐事不济,请冯道、李崧、和凝至战所慰勉士卒,士卒见道等至,争自奋。会日暮,有村民数千噪于城外,欲夺契丹宝货、妇女,契丹惧而北遁,麻、刘、崔廷勋皆奔定州,与义武节度使邪律忠合。忠,即郎五也。
辛巳(二十九日),契丹主兀欲派骑兵到恒州,召前威胜节度使兼中书令冯道、枢密使李崧、左仆射和凝等,会同安葬契丹先帝耶律德光于木叶山。冯道等人还没上路,吃饭时,钟声突然响起。汉兵夺过契丹守门兵士的兵器进攻契丹人,杀死了十几人,又冲入府衙中。李荣首先占领武库,召唤汉人士兵和市民,将兵器铠甲分发给他们,焚烧牙门,和契丹兵厮杀。李荣号召汉将通同合力起事。护圣左厢都指挥使、恩州团练使白再荣狐疑不定,藏匿到其他房子的帘幕后;起事官兵用佩刀砍掉帘幕,拽着他的胳膊,白再荣不得已而一起走。其它汉军将领相继到达,四周烟火冲天,鼓噪喊杀声震地。麻等人大为惊恐,装上钱财宝物和家属,逃往北城拒守。而汉兵没有统一指挥行动,贪婪狡诈的乘乱抢掠,胆小怕事的鼠窜藏匿。八月壬午朔(初一),契丹军队从北门开入恒州城,势头又振作起来,汉民被杀的有二千多人。前磁州刺史李怕起事不成,就请冯道、李崧、和凝到阵前慰问勉励士兵,士兵见冯道等人来,各自争先奋勇杀敌。适逢日落西山,有好几千村民在城外鼓噪呐喊,要抢夺契丹人的金银财宝和妇女,契丹害怕而向北逃去。麻、刘、崔廷勋全都逃往定州,与义武节度使邪律忠会合,邪律忠就是邪律郎五。
冯道等四出安抚兵民,众推道为节度使。道曰:“我书生也,当奏事而已,宜择诸将为留后。”时李荣功最多,而白再荣位在上,乃以再荣权知留后,具以状闻,且请援兵,帝遣左飞龙使李彦从将兵赴之。
冯道等人四出巡行按抚士兵和百姓,大家推举冯道为节度使。冯道说:“我是个书生,只能向上奏报事情罢了,应从众位武将里选择留后。”当时李荣功劳最大,而白再荣官位在他以上,就让白再荣代理主持留后事务,写成奏章上报,并且请派援兵。后汉高祖派左飞龙使李彦从领兵前往。
白再荣贪昧,猜忌诸将。奉主华池王饶恐为再荣所并,诈称足疾,据东门楼,严兵自卫。司天监赵延义善于二人,往来谕释,始得解。
白再荣为人贪婪昏昧,猜忌其他将领。奉主华池人王饶怕被白再荣吞并,假称脚有病,占据东门楼,严加防范守卫。司天监赵延和王、白二人友善,往来劝说解释,才得和解。
再荣以李崧、和凝久为相,家富,遣军士围其第求赏给,崧、凝各以家财与之,又欲杀崧、凝以灭口。李往见再荣,责之曰:“国亡主辱,公辈握兵不救。今仅能逐一虏将,镇民死者岂三千人,岂独公之力邪!才得脱死,遽欲杀宰相,新天子若诘公专杀之罪,公何辞以对?”再荣惧而止。又欲率民财以给军,力争之,乃止。汉人尝事麻者,再荣皆拘之以取其财,恒人以其贪虐,谓之“白麻。”
白再荣认为李崧、和凝等人久做宰相,家中殷富,派军士们包围二人的住宅,请求发赏钱,李崧、和凝各自拿出家财分给他们;但白再荣又想杀掉二人以灭口。李前去会见白再荣,责备他说:“国家灭亡、君主蒙辱,你们手握兵权不去解救。现在刚刚驱遂了一个胡虏将领,镇州百姓死了近三千人,难道单单是你的力量!刚刚脱离死境,就想杀戮宰相,新天子如果追究你擅杀大臣的罪过,你用什么话来回答?”白再荣害怕而住手。他又想搜刮百姓的钱财来供给军队,李极力抗争,才算作罢。汉人中曾给麻供事的,白再荣都把他们抓起来来索取财物,恒州人因为他贪婪暴虐,都叫他“白麻”。
杨衮至邢州,闻麻被逐,即日北还,杨安亦遁去;李殷以其众来降。
杨衮到达邢州,听说麻已被驱逐,当天向北返回,杨安也领兵跑了;李殷率领他的军队前来投降。
[34]庚寅,以薛怀让为安国节度使。刘铎闻麻遁去,举邢州降;怀让诈云巡检,引兵向邢州,铎开门纳之,怀让杀铎,以克复闻。朝廷知而不问。
[34]庚寅(初九),后汉高祖任命薛怀让为安国节度使。刘铎听说麻逃跑,就率邢州投降,而薛怀让诈称要入城巡视检查,领兵开向邢州,刘铎大开城门让他们进来,薛怀让杀死刘铎,以攻克收复邢州上报。朝廷知道此事但不追问。
[35]辛卯,复以恒州顺为镇州成德军。
[35]辛卯(初十),后汉又把恒州顺改为镇州成德军。
[36]乙未,以白再荣为成德留后。逾年,始以何福进为曹州防御使,李荣为博州刺史。
[36]乙未(十四日),后汉高祖任命白再荣为成德留后。一年后,才任命何福进为曹州防御使,李荣为博州刺史。
[37]敕:“盗贼毋问赃多少皆抵死。”时四方盗贼多,朝廷患之,故重其法,仍分命使者逐捕。苏逢吉自草诏,意云:“应贼盗,并四邻同保,皆全族处斩。”众以为:“盗犹不可族,况邻保乎!”逢吉固争,不得已,但省去“全族”字。由是捕贼使者张令柔杀平阴十七村民。
[37]后汉高祖敕令:“盗贼不问赃物多少全都处死罪。”当时各地盗贼蜂起,朝廷深为担忧,所以刑法从严,并分派使者到各处追捕。苏逢吉自己草拟诏文,大意是:“接应盗贼,连同四邻同保,都全族处以斩首。”众大臣认为:“盗贼尚且不可灭族,况且是四邻同保呢!”苏逢吉坚持抗争,不得已,只
删去了“全族”二字。由此,捕贼使者张令柔杀死了平阴县十七村的百姓。
逢吉为人,文深好杀。在河东幕府,帝尝令静狱以祈福,逢吉尽杀狱囚还报。及为相,朝廷草创,帝悉以军旅之事委杨、郭威,百司庶务委逢吉及苏禹。二相决事,皆出胸臆,不拘旧制;虽事无留滞,而用舍黜陟,惟其所欲。帝方倚信之,无敢言者。逢吉尤贪诈,公求货财,无所顾避。继母死,不为服;庶兄自外至,不白逢吉而见诸子,逢吉怒,密语郭威,以他事仗杀之。
苏逢吉为人,用法刻严、专嗜杀戮。在河东幕府时,后汉高祖曾命他“静狱”来祈求福,苏逢吉杀尽狱中囚犯回来答复。等做到宰相时,朝廷初创,后汉高祖把一切军务委交杨、郭威,各部的事务委交苏逢吉和苏禹。这二位宰相决断事务,都根据自己的想法,不拘泥于旧有的典章制度;虽然事情没有耽搁滞留,但他的任用舍弃、罢免升迁,只是随心所欲。后汉高祖正依靠、信任他们,没有敢说的。苏逢吉尤其贪婪奸诈,公开索取钱财,毫无顾忌。他的继母死后,他不穿丧服。他的异母哥哥从外地来,没禀报他去看各个侄子,苏逢吉就恼怒了,私下告诉郭威,以其他事由把哥哥用仗打死。
[38]楚王希广庶弟天策左司马希崇,性狡险,阴遗兄希萼书,言刘彦先王之命,废长立少,以激怒之。
[38]楚王马希广的异母弟弟天策左司马马希崇,生性狡猾阴险,悄悄写信给长兄马希萼,说刘彦违背先王的遗命,废除长兄而拥立少弟,借此来激怒马希萼。
希萼自永州来奔丧,乙巳,至趺石。彦白希广遣侍从都指挥使周廷诲等将水军逆之,命永州将士皆释甲而入,馆希萼于碧湘宫,成服于其次,不听入与希广相见。希萼求还朗州,周廷诲劝希广杀之。希广曰:“吾何忍杀兄,宁分潭、朗而治之。”乃厚赠希萼,遣还朗州。希崇常为希萼希广,语言动作,悉以告之,约为内应。
马希萼从永州前来奔丧,乙巳(二十四日),到达趺石。刘彦告诉马希广,请派侍从都指挥使周廷诲等人率水军前往迎接,命永州将士全解甲入城,让马希萼住在碧湘宫,在其驻地服丧,不让进入,与马希广相见。马希萼请求返回朗州,周廷诲劝马希广杀掉马希萼。马希广说:“我怎忍心杀哥哥,宁愿和他分管潭州、朗州而统治楚国!”于是给马希萼丰厚的赏赐,送还朗州。马希崇常为马希萼侦察马希广,乃至马希广的一言一行,都告诉马希萼,相约作为城中内应。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