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案例60集-翔宇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案例14:可卿玉殒(2/2)

    我们的重点是撇开这些谁也说不清道不明是实而非的东西,撇开历史,政治,作者家庭环境,人生经历,文稿增删突变等等其他各种因素,仅从立身处世的实用角度这一个方面来讨论《红楼》中展现出来的对于我们实际生活和为人处世有借鉴的东西(请再次阅读此话)。所以,在这种讨论角度和方式下,我给予秦可卿无上的评价。

    本案例集内所有案例分析都基于这一共识。

    如读者朋友欲了解各种研究资料和成果,网络上不少有名的红楼研究网站尽可一观。就只对于秦可卿的研究讨论,比如个人研究者如南师大红学专家何永康先生的讲座,红学研究巨匠刘心武先生的《秦可卿之死》,学者蒋胜男先生的《秦可卿之谜》,以及南方都市报载《[生药铺子]密陀僧:爬灰的爬灰》等等诸多研究文章,无法一一列举,尽可另行观摩。

    试略举一例,以我所知,绝大部分研究人士得出的结论都是秦可卿与公公贾珍有染,但也有一些学者如蒋先生在《秦可卿之谜》中,独辟蹊径指出秦可卿生命中的男主角,竟然是“敬”——贾敬。依据缘由是说服性相当强的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关于秦可卿的判词为: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注意那个“敬”字。十二钗的判词,原是作者曹雪芹对人物性格结局的总设定,应有相当的说服力。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登蒋先生网站一览(

    所以《红楼》的各种是是非非,那数不清的公案私案,不论在什么时代,不论有多少文人才士,恐怕到头来说还是说不清楚,辩也是辩不清楚的。如果纠缠于这些,那我们的案例也不要写了。这就是上文所载分析角度的原因。而猜谜的最大乐趣就是没有谜底,这恐怕是红学注定生生世世永盛不衰的缘故。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