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写这个案例集前我还有点犹豫。《红楼梦》博大精深,就只词句写法而论,其中处处都包含很深的春秋笔法,每篇每段每句,可能都有很深的学问。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没有读过10遍以上,根本没资格谈《红楼梦》”,郭沫若也说过类似的话。我以前只是看情节般草草阅读过2遍,这次为了写案例算是比较细的精读了,可我这点红学的零星知识充其量只是皮毛而已,如果让行家里手看到了岂不笑话。后来决定只从每个角色展现出来的为人处事的态度方法来做点讨论,不涉及任何学术的东西。但即使是这样,也免不了带有个人的价值评判,甚至不知不觉卷入学术的漩涡中去了。比如,“案例14:可卿玉殒”不算一个案例,它可以让读者明白案例写作的角度和讨论范围,但如果从学术观点来看,这个案例是有数不清的争议的。而我们只从为人处事的实用角度进行探讨。建议读者朋友先看看这个案例。
还是那句话,红楼梦博大精深,即使只讨论这些繁花似锦般人物种种不同的处世之道,以我极为有限的能力发现出的有价值的地方,不过沧海一粟,读者朋友可以自行归纳自己的感悟,从这件国粹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如果您认为我的案例中有不尽不妥之处,或者您有完全不同的想法,那多半您是对的。除开上面所说的原因,还包含了每个人不同的阅历和经验,以您的阅历来看是怎么样,那就是怎么样,不能一概而论,我本也不打算一概而论。只要些许案例对您有些借鉴意义,就是有价值的了。
至于《红楼梦》,我只是从这一个角度作了一点讨论。她真正的优美却不在此处,所以有人说如果真正研究进去了,会发现其中的广阔天地,这时100个人读红楼梦可能会有1000种甚至更多的感受,甚至会使读者本人产生改变。
另外,在这个全球一体化格局下风云变幻莫测的时代中,在这个无数思潮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时代中,在这个数不清的书籍报刊在“知识爆炸”的茫然下不得不创造眼花缭乱并稍显肤浅的“眼球经济”时代中,在这个到处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浮华而又浮躁的时代中,可能我们会倏然间发现,自己走得太快,以至于快把灵魂丢掉了。我们会放慢脚步,仔细审视自己,摈弃身不由己的无意识忙乱所带来的异化和无助,重新找回和自己内心对话的美德。
到那时,我们会寻觅一个幽静去处,一杯清茶,一张竹椅,打开尘封已久的青书黄卷,再读一遍《红楼梦》。
翔宇
2005.1.1.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