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望月-刘心武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关于“月喻太子”的通信(1)(2/2)

    天桂中秋落,宫榴五月含;

    与君同自勉,贺盏为芹醰。

    希望你写(也许已然在写)一部小说——从太子胤礽的降生到雪芹的去世。不是为了“清代史”,也不是简单化的“图解”《红楼梦》,是为了解说人性、人生的大悲剧,即雪芹提出的“两赋”的先天灵气和历史条件加之于他的后天环境、遭遇、命运,这小说应胜过莎翁的《哈姆雷特》等等。然后拍一部好电影。希望你把一部分精力放在这个主题上,是值得的。

    癸未七月廿六

    友周汝昌书

    刘心武致周汝昌

    汝昌前辈:

    “长江杯”笔会征文能给我们关于“樯木”的通信褒奖,确实是对我们“红学”研讨的极大鼓励。这又再次说明“红学”是一个公众共享的话语空间,嘤嘤求友,呢喃回鸣,任何一位“浮续中华文化的一脉心香”的发言者与聆听者,都能到这个空间里撷取灵感的花枝,获得审美的怡悦。

    您的目力已坏到一眼全盲一眼视力仅0.01的严重程度,却仍频繁地执笔来信,虽然所写出的比蚕豆还大的字往往歪斜、重叠、分裂、缺笔,但我和助手仍把辨认您的每一个字当作极大的乐趣,因为那实际是一次次在中华文化的雨露中沐浴,特别是您无私地将自己掌握的资料、形成的思路以及尚未及面世的研究成果通通告知我,启我思路,任我利用,实在令我感激莫名!

    曹家从曹寅、曹 到雪芹,三代人与康熙两立而又两废的太子胤礽,以及胤礽的儿子弘皙之间的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影响着他们家族的命运,决定着家族中每一个人的沉浮,在他们的心理、感情上投下巨大的光影,现在看来,研究《红楼梦》,必须进入这一领域,否则很难把握这部大书的创作背景,更很难把握曹雪芹的创作心理,也就很难把这本书读懂、读通、读顺。这样做绝对不是“离开文本”去“多余枝蔓”或“烦琐考证”,恰恰是尊重文本、探求真谛。

    比如您这回来信中关于“密”“穆”二字协音相通的内容,有的人可能莫名其妙,哪来的“穆”字啊?原来他看的是根据程伟元、高鹗篡改过的本子印行的《红楼梦》,林黛玉进荣国府,先看到“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写着斗大的三个字“荣禧堂”,这分明是利用了康熙当年南巡时给曹家题了“萱瑞堂”的生活素材,这个不犯忌,程、高当然不改;但跟着写到林黛玉又看见一副比“金”低一级的錾“银”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这对联是从当时气焰万丈、等候接班的皇太子胤礽的名对“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演化来的,真本《红楼梦》里曹雪芹明明白白交代下面一行小字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这实际上是点明了太子身份,程、高立刻紧张起来,马上大笔一挥,改为了“衍圣公”云云。可见不研清史,不研曹家家史,又不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穆”“莳”等字可以喻示的含义,怎么读得懂《红楼梦》呢?究竟谁的读法是“脱离文本”呢?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