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贾政自葬母北还,虽升任京堂,无如家中总入不敷出。
不上一年,贾赦旧病复发身故。贾琏夫妇坐草百日,不便管帐,就命宝钗协理;宝钗以节省为名,府中人逐渐散去。宝玉房中丫头--他因宝玉迁怒他人--除袭人已嫁琪官外,碧痕因那年兰汤午战,水入子宫,不久得了水臌症,就不在了;所余麝月,宝钗将他配了钱启;秋纹配了锄药;春燕,他妈乞恩放了出去,已嫁了家。只有五儿誓不嫁人,情愿出去在母家守着,无如柳嫂子小厨房已撤,毫无出息,想回南另图,告假准后,便到各处辞行。因到惜春那里,惜春见了,就命紫鹃拿脚踏与他坐下。五儿正要坐时,忽报芳师父来了。五儿本与芳官最好,便道:“你来得正好,我们要回南去了。”遂将原故说出。芳官听了,沉吟半晌,道:“你们要去,可略停数日么?我早要回家葬亲,无伴迟迟,难得婶子、妹妹要去,同行可不好么?”
五儿道:“如此更好!你可赶紧收拾,我们路上更不寂寞。”
遂定了一个吉日。芳官回去收拾完了,便到荣府中同柳氏母女启行。仲春天气,日暖风和,一路无话。
一日,过了露筋庙,芳官要进六闸子仙女庙那里去寻哥子,另雇了一只里河船,与柳家作别而行。那知到了原处,村落荒凉,人家非旧,芳官无从访问;天又将晚,正在徬徨,有人说道:“离这里三四里地有一女庵,你也是女菩萨,何不且往那里一宿,再细细访问?”芳官谢了那人,就把船放到庵前,将船钱付讫,携了行李上岸。
只见一林修竹,半顷荒蒲,极其闲静。忙去叩门,走出一佛婆来,问明缘故,便道:“这事要问庵主。”去了一会,出来招手道:“庵主说请。”芳官随着进去。转了两弯,将入云房,不禁大叫道:“了不得!你不是妙公么?”妙玉道:“芳妹,你别怕,我在此已久了。你且住下再说。”一面叫人将行李搬进,一面备斋。芳官无可如何,只得坐下,便问:“师父,何故在此?”妙玉道:“我尸解后才知宝、黛之事。本因情痴罚作怨偶,后来上帝却怜夫义妇贞;且深恶宝钗、袭人一干人阴险异常,另有一番报应;兼因荣国府运当中兴,上帝已命林姑娘还魂,与宝二爷完聚,还要大做事业。但我已尸解成仙,不必露相,等你来交代与你。你住一两日,我指引你到他祠堂里去。你同来的人已先在那里,正好办事。”芳官听他说来如此有端有委,便住下了。
过了数日,妙玉又付他一粒定魂丹、一钱人参、四两燕窝,叫一只本地小船,送芳官到林氏祠堂去。摇了数里,已到门首。
只见五儿先在那里,彼此大惊问故?芳官将上项事告诉一遍。
五儿道:“这里看祠的王元是我姨表姊丈,因他母亲王妈妈没了,故表姊将我杨家姨母一家接了来。我们到那里知道了,故赶来的。”遂同进去,见了柳氏姊妹杨家的,就留芳官暂住,以验妙玉之言。
那芳官次晚同五儿先到黛玉坟上,只见前有一洞,中有几个大白老鼠探头探脑,见人便进去了,彼此诧异。次晚老鼠更多了,五儿令王元先向营房借一帐篷支起。到十五子时,只留王元一人在家,大家都到坟上,见一大堆白老鼠将坟围满,见人来四散走了。
忙上去看时,坟土已全爬开,并棺盖亦已撬松。五儿、芳官遂将棺盖轻轻揭起,只见黛玉已鼻端有息,眼角微开,众人未敢惊动,只听得“咳”了一声,喉中吐出一浅红色圆珠,便开口道:“这是什么所块?快扶我起来!”柳五嫂究有些担当,忙把预备的剪子将外绵剪断,连衾抱在藤榻上。抬到祠中,权在芳官床上卧下,即将定魂丹送入口中,用参汤灌下。黛玉面色渐渐红润起来,叫一声:“五儿妹妹,这究是那里?”五儿道:“姑娘新愈,且慢慢说。”黛玉道:“我很饿,有稀饭么?”
芳官道:“有。”忙将燕窝粥送上,黛玉喝了一半盏,收去。
重问道:“我刚才梦中,见我们姑太太将我一推,道:‘老太太等你家去,快去罢!’我就醒了。紫鹃在那里?”五儿和芳官打谅无妨,两个遂将前事一一说明。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