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政治背景,我认为,我已经说的比较详细了。不外就是明、清之际的大背景:
1.生产力发展,城市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人口膨胀。与大规模的土地兼并产生尖锐对立。
2.与此相适应,在上层建筑、思想领域,萌发了微弱的启蒙运动。
3.一共有四种力量参加了明末的角逐:朱明王朝,农民起义,中间阶层,关外的满清。
4.前两种力量的失败,导致后两种力量联盟的胜利。
5.满清于立足巩固之后,排除了中间力量的影响,试图依靠八旗贵族体系独自统治中国。
可以说,这个过程也就是曹雪芹亲眼目睹的巨大的变革过程。我认为这个背景就是作品所描写的历史背景。作品与历史之间基本的内在联系,我认为已经得到比较满意的说明。
这样看来似乎并不是特别漫无头绪。当然这是与谈情派的种种荒诞的假设相比而言。应该说,作者构思之严谨、行文之巧妙,据我所知,还没有其他的作品可与之相比。当然,从某一方面说来,这也是当时的环境逼出来的。
但是无论如何,以这种手法,从大处着眼,直描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政治生活内幕,这的确是罕见的文学艺术作品。“政治挂帅”在《红楼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问题在于:
1.以上我们着重从明清时代着手分析,而在此之前的历史一直没有加以详细的分析。
2.我没有从文学方面进一步分析曹雪芹的批判。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我的历史知识和文学欣赏水平实在有限。当然,如果像我们的老前辈学习,七略八略,可能中国的文学历史还是可以概括在一段文字里面的。当然,这段文字已经是压缩而再压缩的了,非但连一个字都不能删,而且连标点符号也非得卖钱不可。否则就是扼杀新文化,要遭受老前辈最黑最毒的诅咒。(好可怕啊!)
说实话,曹雪芹的确一直被人们忽视了。确切地说,缺乏准确的了解。曹雪芹和一样,刚好把传统的历史观颠倒过来。只不过大家的领域有点不同。曹雪芹在作品嘲笑了所有我们奉为神明的经典作家。或者说,古代世界的所有艺术巨匠都遭到作品否定。
为了减少争吵,我说,我在前面举了一个杜甫的例子。当然,这个例子似乎缺乏更大的说服力,我也不指望能够居然说服读者。文学这个东西的确存在很大的主观倾向。相比之下,我对作品的政治主题说的很多,而且也比较有把握。特别是当我想到林黛玉的原型是皇帝的裤腰带,而我们的谈情派老先生还在为这个“姑娘”的历史原型绞尽脑汁,提出种种看似有理的偏激假想时,我简直有些“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了!
哈哈,古人认为,文以载道,文章本身只是形式,其中要表达的观点才是本质的东西,是目的。按照这些谈情派的观点,曹雪芹呕心沥血,写出千古不朽巨著,当真只是谈一下少年时期的感情风波。不要进一步说其他的东西,这些先生的眼界之狭隘,我甚至要说,恐怕《红楼梦》这样的书当真是“少儿不宜”啊!
下面的工作,可以说,也是轻松的,但也是繁琐的。我仍将坚持“政治挂帅”的老路线,从作品所表现的冲突着手分析。至于或许同样很有价值的关于文学方面的分析,仍然居次要的地位。一个原因是我本人自知文学功底很低,还没有堕落到“略”的低度;另一个原因显而易见,既然作品是以政治历史入题,而非卖弄作者的才藻,所以在大致弄清楚作品的内容之前,单纯的文学欣赏或许更容易流于形式。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